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谷一:从《乡恋》看中国流行音乐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谷一:从《乡恋》看中国流行音乐变迁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3139035_121124745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E3VP990552J8SF.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1BLRFC05566R9W.html
4.
https://www.sohu.com/a/850361682_121924583
5.
https://y.qq.com/n/ryqq/albumDetail/000PrWWS0AA0J9
6.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2-02/doc-incxzvks5594204.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F%AF%E8%AA%9E%E6%B5%81%E8%A1%8C%E9%9F%B3%E6%A8%82
8.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zt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courseId=85255999&knowledgeId=85256079&_from_=&rtag=

1979年12月3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其中一首名为《乡恋》的插曲迅速在全国掀起热潮。这首歌由李谷一演唱,以其新颖的词曲、配器和演唱方式,瞬间俘获了无数听众的心。然而,这首在今天被视为经典的歌曲,在当时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乡恋》的出现,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思想正处于转型期。歌曲中轻柔的旋律和李谷一独特的轻声唱法,被一些人批评为“靡靡之音”,认为它不符合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一时间,李谷一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有领导警告她如果继续演唱此类歌曲,就“请她去适合她的地方唱歌”。

面对质疑,李谷一没有退缩。她在1980年3月25日的《北京音乐报》上发表文章《在实践中探索》,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点:“轻声歌唱和气声的运用是表现歌曲内容和情绪的手段之一。这种手段在西洋唱法和我国戏曲、民歌的演唱中都是存在的……对于流行歌曲中健康有益的东西,是可以借鉴的。”

转折点出现在1983年春晚。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李谷一终于在春晚舞台上演唱了《乡恋》。这次演出不仅让歌曲本身获得了认可,更标志着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在主流舞台上得到了肯定。《乡恋》的成功,预示着中国流行音乐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李谷一在流行音乐领域的贡献,远不止于《乡恋》这一首歌。她将戏曲、民歌与西洋唱法巧妙融合,开创了独特的演唱风格。正如她自己所说:“多亏了十几年的戏曲功夫和十多年的西洋唱法的训练。没有这一段,就没有我今天的李谷一。”

从1958年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开始,李谷一的艺术之路就充满了探索和创新。她先后学习了花鼓戏、民族声乐和西洋唱法,这些多元的艺术背景为她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4年,她被调入中央乐团,开始从事戏曲和民歌的演唱,这为她后来在流行音乐领域的突破创造了条件。

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乡恋》的成功和李谷一的艺术探索,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自20世纪20年代上海时代曲兴起以来,华语流行音乐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流行音乐一度被压制,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新焕发生机。李谷一及其代表作《乡恋》,恰好处于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她们的成功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个人成就,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如今,李谷一已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歌手,她的歌声见证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争议到最终的认可,从地方戏曲演员到“春晚常青树”,李谷一的艺术人生,正是中国流行音乐四十年变迁的一个缩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