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级城市最新发展动态:从经济突破到民生改善
副省级城市最新发展动态:从经济突破到民生改善
副省级城市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从经济总量到城市规划,再到民生改善,每个副省级城市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城市最新的发展动态,带您了解它们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新突破:深圳重返“外贸第一城”
2024年,深圳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5.0%)和广东省(3.5%)的平均水平。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9万亿元,同比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29万亿元,同比增长4.3%。
在工业领域,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圳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93.53万辆,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这意味着,几乎每四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是“深圳造”。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时隔9年重返内地“外贸第一城”。2024年,深圳市进出口总额达4.50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分别较全国、广东省快11.4个百分点、6.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81万亿元,增长14.6%,实现32连冠;进口1.69万亿元,增长19.6%。
城市建设新进展:广州创新城中村改造模式
在城市建设方面,广州市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以城中村改造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24年,广州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共157个,预计可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目前,全市纳入住建部第一批城中村改造计划的52个拆除新建类项目已全部开工,安置房开工超6万套。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出台了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条例,并印发城中村改造实施意见,制定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同时,进一步优化计划编制、方案审核、成本控制、资金监管等配套指引,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为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提供政策支撑。
政策创新新举措:厦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在政策创新方面,厦门市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2024年数字厦门工作要点》提出,今年数字厦门建设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加快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具体举措包括: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新增万兆无源光网(10G-PON)端口1.1万个、5G基站1000个;推进政务服务“一网好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便捷度;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厦门行业大模型产业集群;建设厦门数据交易平台,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交易环境。
社会民生新改善:宁波实施“8+4”经济政策
在社会民生领域,宁波市实施“8+4”经济政策,聚焦扩大有效投资、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8大领域,强化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等4方面要素保障。
具体措施包括:围绕“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各类政府投资基金联动发展;用足用好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扩大科技信贷风险池规模;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政策。
副省级城市作为我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正在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深圳的外贸突破到广州的城中村改造,从厦门的数字化转型到宁波的科技创新,每个城市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