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如何助力运营管理?专家详解数字化转型路径
医院信息系统如何助力运营管理?专家详解数字化转型路径
2024年10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顺利完成HIS系统整体升级,这一历时近20个月的工程,不仅优化了医院的基础信息架构,更在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新系统通过融入业务与数字孪生概念,不仅提升了运行速度,更为医院高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升级案例,生动展示了医院信息系统(HIS)在现代医院运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域,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大数据中心原主任薛万国多次强调,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应以价值为导向,注重数据架构的整体规划与治理。他认为,理想的医院信息系统应该“越用越好”,而“系统过时了”的说法需要严格甄别。在推动数据利用遇到困难时,医院信息科不妨先从自己做起,建立评分制度,量化考核指标。
那么,如何实现医院运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上海熙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于华在2024年南湖HIT论坛上,分享了医院运营数智化转型的三个阶段路径:
信息流程阶段
通过IT技术完善医院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管理等系统,进一步建设医院预算、成本、绩效等系统。这一阶段主要是流程上的信息化改造,为后续数智化转型奠定基础。
指标展示阶段
建立医院运营数据中心(ODR),对医院临床业务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充分整合。通过大数据的全景感知能力,帮助医院从细节观、整体观、全局观层面上进行决策分析。在足够的数据支撑之上,医院可实现运营管理的数字孪生,奠定数智化转型的基础。
数智输出阶段
以大数据为支撑,通过系统仿真进行医院人财物业务系统梳理,形成数智化的业务流程。构建面向具体运营场景的医院运营管理智能体(HO-Agent),实现辅助决策。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将数智技术应用于具体运营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数字孪生和系统仿真技术已经展现出显著价值。以病床资源管理为例,数字孪生可集中显示各科室病床资源指标,支持多终端同步查看,实时跟踪科室病床应用状态。系统仿真则能预测科室病床需求、病床附属设备需求等,优化资源配置。在德国的一些医疗机构中,通过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实现床位分配的自主决策,大幅缩减了分配床位的工作量和耗时。
北京协和医院的HIS系统升级案例,正是上述理论的生动实践。新系统通过升级数据库和应用平台,不仅提升了运行速度,更为重要的是融入了数字孪生概念,实现了更精细化的数据管理。在门急诊医疗收费票据电子化等便民应用中,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获取电子发票,避免了排队等候的烦恼。
展望未来,医院信息系统将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正如薛万国所言,医院需要加强信息中心的主导能力,建设平台化的运营管理应用,加强主数据管理。通过持续的信息化建设,医院将能够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最终实现患者满意、职工满意、监管满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