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藏红花:从“讨饭村”到“致富花”的产业蝶变
崇明岛藏红花:从“讨饭村”到“致富花”的产业蝶变
“离谱,我一个上海人30多年来第一次知道,藏红花竟然是上海产的!”当得知藏红花是“上海崇明户口”,不少上海网友感到非常意外,也十分惊喜。
作为“花中黄金”,藏红花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更成为了上海崇明的一张亮丽新名片。这个被誉为“长三角农业硅谷”的地方,是如何让这种原产于中东伊朗的珍稀药材落地生根,并发展成为年产值3000余万元的特色产业的呢?
天时地利人和:崇明藏红花的种植优势
崇明岛拥有与伊朗相同的纬度,加上海洋性气候和沙黄土壤,为藏红花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当地农民采用“大田种球、室内育花”的创新种植模式,确保了藏红花在最佳环境下生长。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是:每年4-5月,将藏红花种球从地里挖出,移到智能化育花大棚内进行培育,11月摘完花后再将其移回田里种植。
这种独特的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产量,更使得崇明藏红花的西红花苷含量高达35%,远超伊朗等地的产品(约20%),达到国内特级标准。
药用价值与现代应用:从传统到创新
藏红花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名贵中药材,其主要功效包括:
- 活血化瘀:适合女性闭经、产后瘀血或痛经等问题
- 解郁安神:调节情绪,改善精神状态
- 保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降低胆固醇
- 美容养颜:补气血,改善肤色暗沉
在现代应用中,崇明藏红花更是开发出了多种衍生产品。例如,藏红花面膜利用其美容养颜的功效,深受女性消费者欢迎;藏红花香米和老白酒则将这种珍贵的药材融入日常生活,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到其带来的健康益处。
产业发展:从“讨饭村”到“致富村”
崇明藏红花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以庙镇永乐村为例,这个曾经的“讨饭村”如今已拥有700亩藏红花种植面积,每亩产值高达3万-4万元,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
为了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崇明区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推动“崇明藏红花”申报地理标志,并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开展质量抽检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政府部门还协调上药公司与经济合作社合作,为农户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保障其经济利益。
未来展望: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面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崇明藏红花产业正谋求转型升级。下一步,崇明区将围绕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完善重点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优化协同保护机制,开展专项行动,探索知识产权金融赋能等方式,高标准建设具有崇明特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从最初的试种到如今的规模化生产,从单一的药材到多元化的衍生产品,崇明藏红花产业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写照。这朵“花中黄金”不仅为崇明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更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