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普·索恩:用科幻电影搭建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基普·索恩:用科幻电影搭建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2024年腾讯科学WE大会上,84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分享了他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共同打造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经历。这位在广义相对论、黑洞和引力波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不仅通过艺术形式探索宇宙奥秘,更展现了科学与艺术如何相辅相成,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宇宙的视觉盛宴。
从实验室到银幕:《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之路
2014年上映的《星际穿越》是索恩科学顾问生涯的代表作。在这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巨制中,索恩将自己在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令人震撼的视觉艺术。
电影中的黑洞“卡冈图亚”是索恩科学理论的视觉化呈现。他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精确计算出黑洞周围光线弯曲的效果,创造出既符合科学原理又充满想象力的视觉效果。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也引发了对宇宙奥秘的广泛讨论。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索恩认为,科幻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启迪思维的工具。它既能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也能启发科学家探索新方向。例如,《星际穿越》中关于虫洞和时间旅行的情节,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反映了人类面对未知的勇气与智慧。
在另一部诺兰作品《信条》中,索恩再次担任科学顾问。这部电影通过旋转门设计引入时间逆转的概念,展现了顺时与逆时共存的复杂设定。虽然剧情烧脑,但索恩的科学支持让这一设定更具可信度,引发了观众对时空与宇宙的广泛讨论。
跨界的科学传播者
除了在科幻电影中的贡献,索恩还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科学知识。他出版了《黑洞与时间弯曲》等科普著作,影响了众多科学爱好者。在WE大会上,他分享了自己阅读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三体》的经历,并称赞其为“这辈子阅读过的前三的作品”。
索恩还尝试通过诗歌和小说等形式展现科学之美。他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也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途径。这种跨学科的尝试,展现了他对科学传播的独到见解。
启迪未来的科学教育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者,索恩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认为,自己最大的贡献不是个人的科研成就,而是辅导过的学生。他鼓励青年科学家“去尝试新的方向,新的体验”,并建议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让自己最开心的科研方法”。
在谈到未来展望时,索恩表示,未来几十年将是宇宙探索的转折点。原初引力波将为我们带来关于宇宙早期状态的重要信息,而星际航行的实现则需要人类发挥想象力,不断突破技术极限。
通过在科幻电影中的深度参与,基普·索恩成功搭建起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桥梁。他的工作不仅提升了科幻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深度,也让更多人领略到科学之美,激发了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与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