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居易笔下的渭南:诗意与历史交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居易笔下的渭南:诗意与历史交融

引用
百度
7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5%B1%85%E6%98%93/17433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8B%E6%B8%B8%E5%8E%9F%E4%B8%8A/15588727
3.
https://www.sohu.com/a/804816704_120783251
4.
http://yw.eywedu.com/Poetry/4/mydoc004.htm
5.
http://www.lubanyouke.com/66616.html
6.
http://yw.eywedu.com/Poetry/4/mydoc000.htm
7.
https://doosho.com/cn/1129/4/23

白居易与渭南的渊源颇深。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在渭南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秋游原上》和《观刈麦》。

《秋游原上》展现了白居易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对农民的尊重。诗中写道:“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白居易与家人一起在秋日的清晨出游,感受着农村的宁静与清新。当他遇到田家老叟时,不禁感慨:“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这种与农民的深厚感情,体现了白居易对农村生活的深入了解和对农民的尊敬。

相比之下,《观刈麦》则揭示了农民的辛劳和赋税的沉重。诗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麦收时节的忙碌景象。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农民的悲惨处境:“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居易通过对比手法,将农民的贫困与自己的舒适生活相对照,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自责:“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善于用对比手法揭示社会现实。他不仅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更深入刻画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在《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诗,深刻揭示了农民在酷热天气下劳作的矛盾心理,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无奈与坚韧。

白居易笔下的渭南,既有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也有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记录,更是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它们不仅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才华,更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近人,善于用对比手法揭示社会现实,不仅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更深入刻画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记录,更是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体现了白居易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