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玉翠:立美教育如何影响个体审美?
鞠玉翠:立美教育如何影响个体审美?
“立美教育”这一概念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鞠玉翠的推动下,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逐渐完善。鞠玉翠教授长期致力于立美教育的研究,她认为,立美教育通过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探索并掌握规律,从而达到自由驾驭规律、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提升了个体的审美能力,还促进了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福祉。近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立美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立美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立美教育强调通过实践探索规律,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它重视求真、崇善过程中的美感体验,是一种融合美学与教育理念的创新模式。与传统的美育相比,立美教育更注重实践性和规律性,强调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
立美教育对个体审美的影响
鞠玉翠教授认为,立美教育对个体审美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审美意识:立美教育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美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学生在参与艺术创作、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提升审美判断力:立美教育强调在实践中探索规律,这有助于学生在面对美的事物时,能够做出更加理性和深入的判断。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学会辨别美丑,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
促进审美创造力:立美教育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塑造完美人格:立美教育将审美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责任感和同情心。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塑造具有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的个体。
立美教育的实践案例
上海市紫竹园中学是实施立美教育的典型代表。该校自1998年开始走上美术特色立校之路,确立了“把紫竹园中学打造成以美术为基础,以‘美创’为主体,真美育人的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目标。学校拥有一流的美术教学设施,包括美术专业教室、天光画室,以及书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扎染、服装设计、文创设计、媒体设计、综合材料设计等专业工作室。
在“向着美的方向前行”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确立了“培养具有审美情趣和创新素养的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目标。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严谨笃学的教师队伍,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个别的教育服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追求“里仁为美”的校训、“美人之美”的校风、“玉成其美”的教风、“尽善尽美”的学风。
“美创”特色坚持核心素养培养导向,通过课程建设将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美术创意等美育创新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审美情趣和创新素养,能够适应未来职业需要和社会发展,凸显完满人格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将“立美启德、立美益智、立美健体、立美促劳”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追求美的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张扬个性、健康成长,使学生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斐然,学生作品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学科、书画比赛中摘金夺银,荣获大奖。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有高中文化水平又有美术特长,是新世纪复合型的美术特长生,深受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的欢迎。
立美教育的未来展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立美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鞠玉翠教授认为,立美教育的未来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对立美教育理论的研究,探索其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应用模式。
推进课程改革:开发更多符合立美教育理念的课程,将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立美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立美教育的理念和成果,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立美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正在为培养具有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开辟新的道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立美教育将在未来的教育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