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示:认知贫穷比经济贫穷更可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示:认知贫穷比经济贫穷更可怕

引用
孔夫子旧书网
8
来源
1.
https://mbook.kongfz.com/454761/6126048299/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H5R3RC05562IJ6.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8A00OD100
4.
https://world.gmw.cn/2024-10/15/content_37614443.htm
5.
https://www.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59&docid=105569467
6.
https://www.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33&docid=105569467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7/01/1768535_1131561843.shtml
8.
http://218.28.6.71:81/Qikan/Article/Detail?id=676440698&from=Qikan_Article_Detail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研究。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发现: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认知问题。

01

贫穷思维:追求即时回报的陷阱

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班纳吉和迪弗洛提出了“贫穷思维”的概念。他们发现,穷人往往更倾向于追求即时回报,而忽视长期利益。这种思维模式并非因为愚蠢或懒惰,而是贫困状态本身对认知资源的消耗。

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非洲的疟疾预防项目。当NGO组织免费发放蚊帐时,只有10%的人会主动使用;通过宣传教育,使用率提升到40%;而要达到全面覆盖,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同样,在种子改良项目中,只有10%的农民会将优质种子用于播种,30%的人需要经过劝说,而剩下的60%则需要强制执行。

02

认知资源的有限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时,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会被日常生存问题所占据,导致用于其他事务的认知资源被削减。

这种认知负担会影响决策能力。穷人往往更关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而不太关注未来的收益。例如,他们可能不愿意让孩子上学,而是选择让他们早点打工赚钱;宁愿将政府补贴用于即时消费,也不愿储蓄;更倾向于在私立诊所滥用抗生素,而不是选择长期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

03

对教育和扶贫的启示

这一发现对教育和扶贫政策具有重要启示。传统的扶贫方式往往过于关注物质援助,而忽视了认知层面的干预。要真正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打破即时回报的思维定势: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意识到,过分追求短期成绩可能会牺牲孩子的长远发展。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过度的压力和竞争会破坏其自然成长过程,降低未来成功的可能性。

  2. 培养长远规划能力:扶贫项目不应仅仅关注眼前问题的解决,更应帮助贫困人口建立长远规划的能力。这包括提供金融知识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储蓄和投资;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其对健康投资的认识。

  3. 关注心理健康:贫困不仅影响物质生活,还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长期的贫困状态会损害人的认知功能,降低决策质量。因此,扶贫政策应包含心理健康支持,帮助贫困人口建立积极的心态。

  4. 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由于个人认知资源的局限性,仅靠个体努力往往难以摆脱贫困。政策制定者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环境,比如提供稳定的公共服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研究揭示了贫困与认知之间的深层联系。要真正解决贫困问题,我们需要从认知层面入手,帮助贫困人口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同时创造一个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社会环境。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