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大县的精彩“换装”:临猗县以产业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农业大县的精彩“换装”:临猗县以产业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暮春时节,草木生发。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150万亩果园田间,一批新业态、新技术、新方式正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从"三新模式"果园到智慧果业技术应用,再到和美乡村建设,临猗县正以创新实践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三新模式"果园引领果业升级
在临猗县北辛乡道场村,果农李敏正在果园里忙碌。他身后是一片由水泥柱与钢丝绳框定的"方阵",一棵棵苹果树枝干挺拔、排列整齐。"这就是县上推广的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模式'果园,颠覆了我们以前传统的苹果管理模式,现在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实现了果品果价的双提升。"
临猗县是全国的果业大县,全县150万亩耕地中,苹果种植面积达70万亩,鲜枣、酥梨、甜柿等其他水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在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中,该县紧紧抓住果业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不断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
"三新模式"果园的早熟嘎啦苹果因土质、光照等条件的影响,具有颜色好、口感好、甜脆多汁的特点。2023年,临猗县卓逸村果农王海峰的174亩早熟嘎啦苹果全部被盒马鲜生以1公斤7元的价格包销,而且今明两年的苹果均已被提前预订,亩收益在2万元以上。"三新模式"果园轻简高效的特点,正是果农减小劳动强度和劳动密度的期冀,一旦进入"应用模式",就立即被群众接受和应用。
如今在临猗,像这样的"三新模式"果园已有100余个,成为牵引临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标杆。
智慧果业展现科技魅力
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跃迁,其核心就是数字化、智慧化。在临猗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临猗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通过布局"果业大脑"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等,让智慧果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位于北景乡西村的临猗县智慧果业技术集成中心,整个园子里竟看不到一名果农。"有了物联网技术,苹果种植都靠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我一个人就可以同时管理上百亩果园。"园主王社民拿着手机说,"这样的技术在我的果园已应用4年多了,便捷实用,特别轻松。"
2022年,临猗县委、县政府立足大数据、新技术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了国内唯一的一座果业专题科技馆——临猗果业科技馆。作为"果业大脑",果业科技馆在实现以果业科技展示体验为主线,以苹果、枣、桃等临猗特色水果为重点,整合各类优质科普资源,将先进专业化农业栽培、繁育、管理技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同时,还具有"接天线"、"布网线"、"接地线"三大功能。
借助物联网技术,利用苹果种植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农户把物联网技术与标准化生产相结合,运用果业智能监控系统,打造了智能高效水肥一体灌溉、农药自动喷洒、实时气象和土壤信息记录,以及全程视频监控四大系统,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上百亩果园。
通过"果业大脑",临猗县建设了晋果在线、新华·中国(运城)苹果价格指数、水果景气指数、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智慧果业技术集成中心"五大"平台,发挥对农户进行个性化技术指导、对示范基地进行远程智能操作、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追溯、对销售数据进行订单生产、对优化果业种植结构提供依据等"五大功能",实现果业产业的智慧管理、智慧生产和智慧营销。
"和美乡村"建设展现新面貌
临猗县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开展以来,以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结合临猗乡村实际,制定了人居环境美、产业发展美、基础设施美、乡村治理美、群众生活美、精神风貌美的"六美"目标,让"和美乡村"可看可感。
百里店村通过一系列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聚焦"六美"重点任务全面发力,对村环境面貌进行整体提升,增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亮色,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村党支部书记南世贵介绍,今年村里还计划对两条主干道进行升级改造,改造总长度1.3公里,同时完成巷道绿化、亮化和立面提升工程。
临猗把乡村道路提升改造作为和美乡村建设中实施的重点民生工程,2023年至今,已完成400余公里的改造目标。
在和美乡村硬件升级改造的同时,以弘扬"勤劳进取、诚信友爱、崇文尚德、开拓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临猗新风"软件"建设也在"迭代焕彩"。将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文化融入村庄产业规划中,激发乡村文化创造活力。同时,通过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北月村充分挖掘本村先进人物事迹,结合农耕文化展示,打造300余平方米德孝文化长廊。"我们新修北月村村规民约,引领乡风文明;组织干群共建,发动村干部和暑期返乡大学生义务美化彩绘,制作竹编框画14幅,发动100余名群众开展义务清扫,激发全村向上向善向美正能量。"北月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九泉说,下一步,北月村将继续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挖掘德孝文化,并积极探索将其融入党建工作,持续开展丰富的群众实践活动,不断将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