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新型超材料攻克热胀冷缩难题
天津大学新型超材料攻克热胀冷缩难题
热胀冷缩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从电线架设到轮胎充气,从水管防冻到温度计设计,这一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这种自然规律有时也会带来困扰,特别是在精密工程领域,微小的热胀冷缩都可能导致重大问题。近日,天津大学的一项突破性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折纸艺术与工程学的完美结合
这项研究的主角是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陈焱教授团队。他们联合英国索尔福德大学魏国武教授和牛津大学由衷教授,设计出一系列三维热膨胀超材料。这些超材料通过特殊拓扑分布突破自然规律限制,实现了“冷胀热缩”甚至“零胀零缩”,解决了传统材料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大变形问题。
这一突破的灵感竟然来自古老的折纸艺术。折纸工程学将折纸的原理应用于工程设计,通过复杂的几何结构实现特殊的功能。陈焱教授团队正是利用这种思路,设计出了具有逆向热膨胀特性的超材料。
突破性的3D平铺拉胀结构
这种新型超材料采用了独特的3D平铺拉胀结构。如图所示,其基本单元由多个相互连接的八面体和立方八面体组成。通过精确控制键通道的方向和位置,以及键对和通道对之间接触面的摩擦特性,研究人员成功实现了各向同性设计。
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实现逆向热膨胀,还具有高弹性和机械迟滞特性。在循环载荷下,结构能够完全恢复到原始构型,同时在变形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能量耗散能力。
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种新型超材料的出现,为解决热胀冷缩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航空航天领域,它可以用于制造能够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稳定工作的卫星部件;在精密仪器制造中,可以避免温度变化带来的测量误差;在建筑领域,可以设计出更加稳定的结构,减少温度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种材料还可以应用于软机器人、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通过与智能材料驱动器结合,可以开发出能够根据环境自适应改变运动方式的多模式机器人。
结语
天津大学这项研究成果的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上,标志着我国在超材料研究领域再次取得重要突破。这种新型热膨胀超材料不仅解决了困扰工程界的难题,更为未来科技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正如折纸艺术能够创造出无限的形态,这种基于折纸原理的超材料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