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户外撒欢儿,培养阳光心态!
带娃户外撒欢儿,培养阳光心态!
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反映出当代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的严重不足。
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相关。户外光照强度更高,视网膜照明增加,多巴胺释放增加从而抑制眼轴增长。因此,户外活动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近视防控方法。专家建议,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每周累计不少于14小时。
户外活动不仅对视力有益,更重要的是,它能全方位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户外活动如何塑造阳光心态
1. 改善情绪,提升幸福感
自然环境提供的阳光和新鲜空气能显著改善心情,减轻心理压力。研究表明,户外运动过程中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些物质有助于提升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定期参与户外运动还能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自信心和幸福感。
2. 培养社交能力,增强归属感
无论是参加团队运动还是简单的家庭户外活动,都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减少孤独感,增强社会归属感。亲子之间的户外活动,比如家庭徒步、骑行等活动,更能通过互动与交流,改善亲子关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3. 促进认知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自然环境中的丰富刺激会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同时还能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效率。户外活动还能为青少年提供情感宣泄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放松心情,得到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实用建议:如何让户外活动成为生活常态
1. 保证充足活动时间
专家建议,中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每周累计不少于14小时。户外活动可间歇进行,增加户外活动的次数,保障户外活动的时长。
2. 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各种球类运动都是很好的户外活动方式。在打球时,双眼追踪球类远近运动轨迹,可以有效锻炼睫状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跑步、做操、集体玩耍游戏、散步等也不错。重要的是要在“户外”,户外活动的关键是在“户外”,户外活动时光照充足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而不是活动内容、方式和强度等。
3. 合理安排电子产品使用
儿童青少年每天非学习目的视屏时间每次不超过15分钟,累计不超过1小时。观看电视时,眼睛应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观看电脑时,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应大于50厘米(约一臂远),视线微微向下,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能有效减轻眼睛干涩、视疲劳等。
结语
户外活动不仅能有效预防近视,更是培养儿童青少年积极乐观心态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奔跑,享受户外活动带来的身心愉悦。这不仅是对视力的保护,更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