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泰伯三让王位:吴氏家风的至德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泰伯三让王位:吴氏家风的至德传承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A3%E6%9C%AD/199821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B4%E5%A4%AA%E4%BC%AF/8907630
3.
https://m.qidian.com/ask/qqbqbrhiqxajd
4.
http://www.tianxiawushi.com/plus/view.php?aid=10279
5.
http://www.cnyuwu.com/cnwwh/91.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6%9C%9D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30/18/5701732_1140812979.shtml
8.
https://jsnews.jschina.com.cn/wx/a/202412/t20241224_s676a226ae4b081b5d4ff3a68.shtml
9.
http://www.tianxiawushi.com/m/view.php?aid=10191
10.
http://www.cnwu.net/wushibeipai/3349.html
11.
http://www.cnyuwu.com/wsqy/120.html

泰伯三让王位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孝悌故事之一。这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为了成全父亲传位给季历之子姬昌的愿望,三次放弃继承王位的机会,最终带领弟弟仲雍来到吴地建立句吴国。这一行为不仅彰显了其至德之心,也奠定了吴氏家族忠孝传家、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

01

三让王位:至德精神的典范

泰伯的三让王位,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佳话。据《史记》记载,周太王古公亶父有意将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以便将来能传给姬昌。但按照当时的氏族规矩,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泰伯看出了父亲的心意,为了顺从父亲的意愿,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第一次让位发生在岐山。泰伯以采药为名,带着弟弟仲雍离开周原,来到吴山。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改变了当地氏族的狩猎生活,最终成为了当地的酋长,建立了氏族国“句吴”。

第二次让位是在父亲去世后。泰伯和仲雍返回奔丧,季历依照父亲遗命要将王位让给泰伯,但泰伯坚辞不接受。为了表示无意继承王位之心,泰伯与仲雍断发毁容,改从土著先民纹身断发习俗,带领部分吴人举族南迁至太湖之滨的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镇)。

第三次让位则是在泰伯去世后。季历被商王杀害,其子姬昌要泰伯回周原继位,泰伯再次让位于昌。泰伯去世后,仲雍成为吴国国王、吴氏的传代始祖。

孔子在《论语》中对此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因而泰伯被称为“三让王”,吴氏后人也将“至德”、“三让”作为宗祠的堂号。

02

至德精神的传承:从泰伯到季札

泰伯的至德精神,不仅影响了吴氏家族,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典范。这种精神在吴氏家族中的传承,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泰伯的第19世孙——季札。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贵族,政治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吴太伯二十世孙,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淡泊权位,有远见卓识。吴王寿梦二十五年(前561年),寿梦临终前想传位于季札,季札力辞。诸樊去世前授命传位于其弟余祭,欲兄弟相传以至季札。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出使各国。出访鲁国,请观周乐,对诗乐有精深的分析;访问齐国,劝晏婴交出封邑官职以免祸,晏婴从之;出使郑国,告诫子产以礼治国;到了卫国,称赞卫国君子很多,国家没有忧患;来到晋国,预言晋国政权将落入韩、赵、魏三家之手。余祭去世,余昧继承王位。余昧去世,欲传位于季札,季札不接受。吴人立余昧之子僚为吴王。吴王僚十三年(前514年),季札出使晋国,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立为君。季札归国,予以承认。吴王夫差十一年(前485年),季札成功劝说楚军从陈国退兵。

季札富于才学、修养,其美学观点对儒家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后世并以其名借指善于鉴赏音乐之人。

季札的三次让国,与泰伯的三让王位遥相呼应,展现了吴氏家族对至德精神的世代传承。这种谦让、仁孝的家风,不仅影响了吴氏家族,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典范。

03

至德精神的现代传承

泰伯的至德精神,不仅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更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弘扬。在吴氏家族中,这种精神通过家谱、家训等形式代代相传。2023年5月,常州市有关文旅部门,就用常州地区几十个家族,涉及60余位红色人物的百余件家谱以及9个毗陵望族的家训经典,在常州博物馆,举办了“薪火永续”—常州红色人物家谱家训选粹特别展览。展出的内容就有吴氏人员的优秀事迹,如王诤将军(原名吴人鉴,武进戴溪浜头村人)和吴阶平双料院士(江苏常州人)的事迹材料历历在目,使参展者,留下了深刻的追忆。

在更广泛的中华文化中,泰伯的至德精神也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每年在泰伯庙举行的庙会,不仅是吴氏家族的祭祀活动,更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这种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泰伯三让王位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礼让谦恭的传统美德,展现了至德精神的永恒魅力。这种精神,不仅是吴氏家族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典范,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弘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