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申”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的闪电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申”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的闪电故事

引用
腾讯
8
来源
1.
https://m.yunqi.qq.com/read/27111166/9
2.
https://zhidao.baidu.com/index/
3.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1853666/39.html?p2=167
4.
http://m.3233.cn/n/c7sk-175158.html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31/09/30493131_1132763401.shtml
6.
http://www.swrtm.com/dictionary/2755.html
7.
https://fgw.henan.gov.cn/2024/08-14/3050009.html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9/15/1367418_1135333152.shtml

“申”字,这个看似简单的汉字,竟然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代表着闪电。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汉字背后的故事。

01

从甲骨文到金文:申字的演变

在甲骨文中,“申”字呈现出独特的“电耀曲折”形。据《甲骨文大字典》记载,甲骨文中出现了多达13种不同形态的“申”字,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形似闪电。这种象形设计,生动地描绘了闪电在天空中曲折延展的景象。

到了金文时期,“申”字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依然保留着闪电的特征。在周孝王时期的青铜器番生簋上,我们看到了最早的“電”字,它由“雨”和“申”两部分组成,进一步强调了雷电与雨水的密切关系。

02

古代文献中的“申”与闪电

在古代文献中,“申”字频繁出现,用来描述闪电这一自然现象。《说文解字》中明确指出:“申,电也。”《礼记·月令》中也有记载:“雷乃发声,始电。”这些文献不仅证实了“申”字的本义,还展现了古人对雷电现象的细致观察。

03

文化内涵:雷电的神秘力量

在古代中国,雷电被视为天地间神秘力量的象征。《山海经》中记载了雷神的形象:“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这种描述反映了古人对雷电的敬畏之情,也将“申”字与神话传说紧密相连。

古代诗人常常借助雷电来营造氛围或抒发情感。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电”字,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可以感受到雷电带来的震撼。

04

从古代到现代:申字的传承

“申”字从甲骨文中的象形符号,逐渐演变为金文中的“電”,再到现代简化字“电”,这一演变过程见证了汉字的发展历程。虽然现代人对“电”的理解已经超越了自然现象,扩展到电力、电子等领域,但“申”字最初的含义——闪电,依然被保留下来。

“申”字背后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汉字的演变史,更是一部古代中国人观察自然、理解世界的历史。它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也体现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