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無力、盜汗……哪些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找上你了?
全身無力、盜汗……哪些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找上你了?
你是否经常感到全身无力、失眠多梦、情绪波动大?这些看似无关的症状,可能都是自律神经失调的表现。据统计,台湾每25人中就有1人受到自律神经失调的困扰,这个比例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将详细解析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原因及改善方法,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健康问题。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又稱自主神經紊亂,是指自律神經系統(ANS)失去平衡,無法正常調節身體功能。自律神經系統主要負責控制心跳、呼吸、消化等無需意識控制的生理功能。由於自律神經遍佈全身,因此當自律神經失調時,出現的症狀相當多元且複雜。
疲倦、肩頸痠痛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由於自律神經影響人體各種器官,一旦失調,無論心理、生理,各種不適會接二連三出現。以下是自律神经失调可能出现的症状:
- 全身性:疲倦、失眠、忽冷忽熱、肥胖、全身無力、倦怠、漂浮感、地震感、走路不穩、半夜容易醒來、多夢、天氣一變化身體馬上感到不適
- 精神:注意力難集中、記憶力衰退、情緒起伏大、容易緊張、焦慮、憂鬱、煩躁、恐慌、意志消沉
- 食慾:食慾下降、過高
- 頭部:头痛、頭暈、偏頭痛、圓形禿、頭昏腦脹、頭皮發麻
- 臉:臉部潮紅
- 眼睛:眼睛痠、張不開、流淚、視線模糊、乾眼、眼睛抽搐、感到刺眼
- 耳朵:耳鳴、耳塞、對聲音敏感
- 鼻子:過敏、鼻塞
- 喉嚨:喉嚨發癢、吞嚥困難、有異物感、喉嚨緊緊、咽喉乾
- 口腔:口乾舌燥、口腔痛、味覺異常、嘴破、舌頭麻
- 心臟:心悸、胸悶、胸痛、喘、心律不整
- 血壓:血壓忽高忽低、姿勢性低血壓
- 肩頸:肩膀緊繃、肩頸痠痛、肩頸僵硬
- 四肢:手麻腳麻、發抖、指尖有電流感、感覺遲鈍、手腳冰冷、手腳無力、抽筋、肌肉跳動
- 皮膚:泛紅、手心及腳底多汗、乾燥、皮膚癢、過敏、(夜間)盜汗
- 關節:關節乏力、關節疼痛、關節卡卡不順
- 肺部:呼吸困難、有缺氧感、過度換氣症候群、呼吸急促
- 腸胃:胃部發熱、胃痙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胃痛、噁心、嘔吐、長期脹氣、腹痛、打嗝、放屁、腹瀉、便秘、消化不良
- 泌尿器官:頻尿、殘尿、排尿困難、急尿、膀胱炎、尿失禁、夜尿次數多
- 生殖器官:分泌物過多、外陰部搔癢、陽痿、生理期不順、更年期症候群、男性性功能障礙、性慾減退或過高
一、全身無力與疲憊感
自律神經負責調節身體的能量運作,一旦失調,會產生持續全身無力、手腳無力和疲勞等典型症狀。神經功能不穩定時,體力調節失衡,導致即使沒有劇烈運動,也會覺得全身乏力、精神難以集中。甚至有無法恢復的疲勞感,影響工作和生活。
二、頭暈頭痛及忽冷忽熱
自律神經影響體溫調節和血管收縮,當自律神經失調時,血液循環會不穩定,導致頭暈、頭痛及忽冷忽熱等身體反應。這些症狀常被誤認為是壓力或天氣變化引起的,但實際上可能是自律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循環失調,長期下來會讓頭部不適更加嚴重。
三、體溫與出汗異常
自律神經控制汗腺與體溫平衡,因此失調時,會有大量冒冷汗、夜間盜汗等異常現象,尤其在緊張或焦慮時更加明顯。這種出汗異常不僅影響睡眠,還會使人身體虛弱,形成惡性循環,引發其他身體不適。
四、肢體與肌肉異常
自律神經與肌肉張力的平衡密切相關,當神經調節失常時,容易引發手腳無力、肩頸僵硬、肌肉跳動等狀況。這些異常反應可能在情緒緊張、長時間工作或壓力大時更為明顯。造成肌肉酸痛,甚至覺得動作遲緩不便,影響日常活動。
五、感覺異常
由於自律神經遍佈全身,異常時可能會出現身體震動感、漂浮感、手腳發麻等不自主的感覺。這類症狀會帶來焦慮,讓人難以入睡,還可能伴隨關節或面部的抽搐,造成心理和身體的不適。
自律神經失調的特性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難以掌握的問題。除了症狀千變萬化之外,相同症狀在不同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程度也有所差異,整體而言,自律神經失調有以下三種特性:
一、全身性
症狀在全身的器官都有可能發生,不像一般疾病只會侷限在受損器官。
二、遊走性
症狀會遊走、重疊甚至轉移,例如:頭暈、腹痛一起出現,過一陣子變成胃痛、胸悶。相同症狀通常不會長時間存在,且身體各部位都會有症狀出現。
三、差異性
每位患者所發生的症狀都不同,例如同樣都會肌肉抽痛,但部位、伴隨的症狀、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都有差異。
腸躁症是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併發症。
自律神經失調的併發症
自律神經失調會引發哪些特定疾病呢?當某些器官因自律神經失調出現特定症狀時,就會有對應的疾病名稱,而在這之中有不少是我們熟知的疾病。
- 全身性疾病:慢性疲勞症候群、失眠、氣象病
- 耳朵:梅尼爾氏症、耳鳴
- 口腔:口腔內異常感症、喉球症、慢性咽喉炎
- 肺部:過度換氣症候群
- 腸胃:腸躁症、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
- 皮膚:蕁麻疹
- 膀胱:膀胱過動症、間質性膀胱炎
- 精神: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慮病症
- 頭部:偏頭痛、圓形禿
- 甲狀腺:甲狀腺機能亢進、橋本式甲狀腺炎
- 心臟:心臟神經症、心律不整、二尖瓣脫垂
- 肌肉:纖維肌痛症
- 荷爾蒙失調:經前症候群、更年期障礙
- 血壓:姿勢性低血壓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與改善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多樣,常見的包括壓力和焦慮。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中會使自律神經過度活躍,導致失調。此外,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作息不規律等,都可能破壞自律神經的正常運作。生理疾病、藥物副作用、遺傳都是影響自律神經功能的重要因素。
熬夜、作息不規律都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通常採「綜合療法」。調整生活習慣是治療的基礎。保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並減少咖啡因和酒精攝入,可以幫助恢復自律神經的平衡。心理治療也是重要的一環。通過心理諮商、認知行為療法等方式,達到緩解壓力、焦慮和改善情緒的效果。藥物及物理治療需在醫生的評估下進行。使用抗焦慮、憂鬱藥物來緩解症狀。透過針灸、按摩、瑜伽等方式,幫助放鬆身心,改善自律神經功能。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複雜且因人而異,綜合以上方法,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緩解症狀,恢復健康的生活狀態。
參考資料:
- 原田賢《70%的人都有自律神經失調?!》
- 伊藤克人監修《1日5分鐘,搞定自律神經失調!自己就做得到!》
- 王健宇《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 只是自律神經失調》
- 林建昌《用中醫調好自律神經〈增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