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疾病都从肠道开始!肠道不健康真会致癌!7种习惯改变肠道健康
一切疾病都从肠道开始!肠道不健康真会致癌!7种习惯改变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石。从饮食习惯到生活方式,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影响肠道健康的七大生活习惯,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维护肠道健康。
根据医策会整理的健保2022年就医20大疾病的数据显示,肠道消化系统疾病占据了门诊疾病和住院的第二大疾病!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理事长,同时也是长庚医院教授级医师的邱正堂表示,早在公元前五世纪,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一切的疾病都是从肠道开始的(All disease begins in the gut)”,肠道健康出问题除了会引发肠胃道症状,还可能对身体其他系统造成影响。
你的七大生活习惯,可能改变整个肠道健康
邱正堂指出,肠道健康与肠道微菌丛的平衡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影响肠道微菌丛组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基因、种族、年龄、疾病、出生模式、是否吃母乳、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等。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生活方式因素及其可能对肠道健康造成的影响:
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肠道发炎
过量的脂肪和糖可以促进有害细菌的生长,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发炎和肠道功能障碍。缺乏纤维影响消化
纤维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维持健康的菌群,缺乏纤维的饮食会导致便秘和其他消化问题。水分摄入不足易导致便秘
不足的水分摄入可能会导致便秘和肠道运动不良,因为水分对于维持肠道内容物正常流动至关重要。缺乏运动减慢肠道蠕动
缺乏运动会减慢肠道蠕动,可能导致便秘,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肠道健康和整体健康状态。压力大易影响肠道功能
长期或严重的压力会影响肠道功能,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症等。压力会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和肠道的免疫反应来影响健康。睡眠不足易致肠道发炎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通过引发肠道发炎进一步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和肠道壁的健康。吸烟与过量饮酒破坏肠黏膜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被证实会对肠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增加肠道发炎和破坏肠道黏膜。
运动能增强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邱正堂医师说明,人类消化道系统除了负责消化及吸收的功能之外,事实上,肠道也是人体负责免疫功能的重要器官。他提醒,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肠道出问题的征兆:
腹泻或便秘
肠道功能不良常常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无论是腹泻或便秘都是。腹部疼痛或不适
持续或反复的腹痛,可能是肠道问题的迹象。腹胀或气体过多
异常的腹胀、打嗝、放屁等过度排气,也可能暗示肠道功能受损。体重变化
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或增加,可能与肠道吸收问题相关。血便
便中有血是需要立即医疗评估的重要症状,可能是肠道出血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体现。疲劳
长期疲劳或缺乏活力有时也与肠道健康问题相关。
口腔卫生不佳和大肠癌有关
此外,口腔的保健极其重要,各种实验的证据都指向,口内牙菌斑的某些厌氧菌,会引发胃肠道的菌群失衡,导致胃肠道发炎,甚至形成癌症,尤其是大肠癌的形成。
牙菌斑部分厌氧菌,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的菌群失衡,引发胃肠道发炎。
维持肠道健康,光吃益生菌不够
邱正堂表示,因为发现肠道菌丛影响肠道健康,很多人都强调要补充益生菌,目前益生菌应用于肠胃道疾病相关研究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林口长庚过去的研究显示,益生菌可能增强免疫力以及降低急性腹泻严重度,日本及台湾也有许多研究指出,益生菌可以增加有益的肠道菌丛以及改善便秘。
根据台湾儿科医学会的共识,益生菌对于急性腹泻有缩短病程及改善腹泻的效果。然而,益生菌应用于其他肠道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目前证据力仍然不足,需要后续更多大型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他认为,要维持肠道正常运作,除了通过补充益生菌来调整肠道微菌丛组成之外,还需要搭配生活习惯的调整,如改善饮食、增加体能活动、充足的水分摄入和睡眠、避免吸烟或是过量饮酒,来帮助改善肠道健康,进而提升整体健康状态。
专家简介:
邱正堂医师
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理事长
长庚医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