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发烧如何在增强免疫力的同时带来风险?
最新研究揭示:发烧如何在增强免疫力的同时带来风险?
近日,发表在《科学·免疫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发烧与免疫力之间的重要联系。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39°C的发热温度会对人体的CD4 T细胞产生显著影响,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发烧能增强免疫力,还揭示了长期发烧可能带来的风险。
研究团队将小鼠的CD4 T细胞在37°C(常温)和39°C(发热温度)下进行培养,观察不同温度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发热温度能够:
增强CD4 T细胞的增殖能力:在39°C条件下,CD4 T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加快,这有助于快速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来应对病原体入侵。
提高炎症效应功能:发热温度下的CD4 T细胞会分泌更多的炎症因子,增强免疫反应。
降低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能力:这进一步促进了免疫系统的活性。
然而,不同类型的CD4 T细胞对温度升高的反应存在差异:
TH1细胞:在39°C下,部分TH1细胞的线粒体会发生功能障碍和DNA损伤。这种损伤会激活p53和STING信号通路,导致一些细胞死亡,但幸存的细胞会表现出更强的炎症效应功能。
TH17细胞和Treg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较好地适应温度升高,保持稳定的线粒体功能。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解释了发烧的双重作用:适度的发烧(如低烧)可以增强免疫反应,帮助身体抵抗感染。但持续的高烧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增加癌症风险。
揭示了慢性炎症与癌症的关系:研究发现,慢性炎症患者的TH1细胞表现出与实验小鼠相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DNA损伤模式,这支持了高温与DNA损伤之间的关联。
为正确处理发烧提供了科学依据:适度的发烧是身体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但持续高烧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细胞损伤。
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发烧机制的理解,还提醒我们在面对发烧时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适度的发烧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的发热则需要及时干预,以避免潜在的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