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开通,莞中基建大比拼
深中通道开通,莞中基建大比拼
2024年6月30日,历时七年建设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这条全长24公里的跨海大桥,不仅将深圳至中山的通行时间从两小时缩短至20分钟,更对整个珠三角区域的交通格局和城市基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交通流量激增至“顶流”
深中通道的开通迅速成为区域交通的“顶流”。据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下午3时,深中通道开通后首周总车流量超过72万车次,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在通车首日的17时,车流量达到最高峰,为每小时0.8万车次。
首个周末,深中通道迎来出行高峰。7月6日下午1点半左右,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前往中山翠亨新区,导航显示时间为1小时30分,深中隧道出现将近50分钟的拥堵。7月7日下午3时,导航显示中山前往深圳方向出现约一个半小时的拥堵,翠亨新区前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总用时接近2个小时。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看来,导致车流量大的原因,还是以暑假出游或者返乡,以及首个周末、深中通道本身的热度观光为主。随着人们熟悉和适应深中通道通行线路,预计车流会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中山:以深中通道为依托,布局低空航线及起降点规划
深中通道的开通为中山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已启动中山市低空航线及起降点规划研究,并同步谋划载人飞行航线,争取年内推动一批起降点建设,推动低空飞行在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中落地。
此外,中山市还积极布局交通基建,建华控股等企业开始回流,欧普照明等企业在中山设立华南总部。据统计,2023年,中山提出新“十大舰队”的产业发展战略时,最直观的疑问是:谁是舰队的龙头?
在今年公布的《2024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上,中山有包括大洋电机、好来化工等16家企业上榜,比去年增加1家。但相比之下,佛山有102家企业入选,数量最多,其次为深圳93家、江门64家、广州58家、东莞52家、珠海42家。而在世界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榜单上,中山企业更是寥寥可数。
东莞:威远岛多条道路建设提速,打造滨海湾新区
东莞市在交通基建方面持续发力,威远岛多条道路建设提速,包括外环岛路、内环岛路、威远城市花园南侧配套道路等项目。这些项目将为威远岛未来发展积蓄更多内生动力。
首期中交滨海湾科创园建设全面提速,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加快开建……随着威远岛板块规划的不断深化,岛上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而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也是连接产业、人才的桥梁。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滨海湾正全力推动威远交通路网“硬联通”,加速推动在建道路完工、新道路开工,为市民的幸福生活不断提质增速,为威远岛未来发展积蓄更多内生动力。
虎门大道南延线和内环岛路(西段)均已完工通车,海战馆路北延线在加紧推进中。今年,滨海湾新区还将推动多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谋划建设产业园、大学及周边区域等一批新道路项目。
产业影响:中山企业回流,东莞产业协同
深中通道的开通对中山市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华帝股份等企业受益明显。中山企业可以更便捷地利用深圳机场的国际航班资源,深圳跨境电商也开始增加与中山企业的合作。
华帝股份的副总裁王操表示:“中山经虎门大桥到深圳来回要4个小时以上,现在深中通道开通了,中山、深圳往返最多只需2小时。”他乐见深中通道的开通:“等于中山多了一个国际机场,深圳机场的国际航班很多”。以前,他从中山去广州或深圳机场单程都要2小时,往返4小时。深中通道通车后,从中山40分钟车程可到深圳机场,往返只需不到2小时。“我一年节约100小时”。
东莞则继续发挥制造业优势,与深圳形成产业协同。东莞市在交通基建方面持续发力,威远岛多条道路建设提速,包括外环岛路、内环岛路、威远城市花园南侧配套道路等项目。这些项目将为威远岛未来发展积蓄更多内生动力。
展望:深中通道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深中通道的开通不仅改变了区域交通格局,更为中山和东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山市依托深中通道布局低空航线及起降点规划,吸引企业回流;东莞市则在威远岛打造滨海湾新区,推动交通基建升级。两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各展风采,共同谱写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