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指南发布:家庭血压≥135/85 mmHg纳入高血压诊断!
新版指南发布:家庭血压≥135/85 mmHg纳入高血压诊断!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约有5400万成年人可能因为血压测量方法不当而被误诊为高血压。这一惊人的数据提醒我们,准确测量血压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在中国,随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发布,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新版指南的重大更新
2024年8月,中国高血压领域权威专家团队发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这是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重大更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家庭血压水平正式纳入高血压诊断标准。
根据新版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 诊室血压≥140/90 mmHg
- 家庭血压≥135/85 mmHg
- 24小时动态血压≥130/80 mmHg
- 白天血压≥135/85 mmHg
- 夜间血压≥120/70 mmHg
这一变化意味着,如果在家自测血压达到或超过135/85 mmHg,就可能被诊断为高血压。此外,指南还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
正确测量血压的关键要点
要获得准确的血压读数,正确的测量方法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和其他医学专家的建议,以下是一套标准的血压测量准备程序:
测量前准备:在测量前30分钟内,不得进食、饮水、运动或吸烟。必须膀胱空虚。
正确的坐姿: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身体坐直。双腿自然分开,双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交叉。测量时保持安静,不说话。
手臂位置:要测量的胳膊放在平坦的表面上,使其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不低也不高。袖带应包裹在裸露的上臂上,肘部上方约1-2厘米处,松紧适中(一般以能插入1-2个手指为宜)。
测量次数:应该进行至少两次测量,每次间隔1-3分钟,记录平均值。理想情况下,应该在两只手臂上进行测量,并记录最高读数。
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
家庭血压监测具有以下优势:
有助于早期诊断:与偶尔去诊所测量血压相比,自我监测可帮助医务人员更早诊断出高血压。
追踪治疗效果: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生活方式改变或药物治疗是否有效。
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监测可以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的掌控感,更有动力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控制血压。
降低医疗费用:自我监测有助于减少就诊次数,降低医疗开支。
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有些人在诊所测量时会因紧张导致血压升高(白大衣高血压),而在家测量则能获得更真实的血压数据。
实用建议
为了确保家庭血压监测的有效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设备:优先选择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确保袖带尺寸合适,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定期校准:每年至少一次将血压计带到医院或诊所,与专业设备进行对比校准。
建立监测日志:记录每次测量的时间、血压值和心率,便于医生分析和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测量一致性: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测量血压,使用同一台设备和相同的测量部位。
注意环境因素:避免在嘈杂、寒冷或情绪激动的环境中测量血压。
及时就医:如果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用药。
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血压防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家庭血压监测作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持续的监测,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记住,血压监测只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样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