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专家揭秘:疫苗接种那些坑
省疾控专家揭秘:疫苗接种那些坑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很多人对接种疫苗存在一些误解。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们针对常见的疫苗接种误区进行了解答,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正确做法。
误区一:免费疫苗不重要、没作用
专家解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免费疫苗,即免疫规划疫苗,是由政府免费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这些疫苗针对的都是对人群健康威胁较大的疾病,如乙肝、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一种疫苗是否纳入政府免费提供范围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的负担、疫苗的生产能力、国家财政经费支持能力等多重因素。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同等重要。
误区二:非免疫规划疫苗是自费接种,没必要接种
专家解答: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非免疫规划疫苗虽然需要自费,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要。这些疫苗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预防更多疾病。例如,流感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都是自费疫苗,但对预防相应疾病非常有效。建议根据个人健康需求和经济状况,选择接种。
误区三:只有小孩才需要接种疫苗
专家解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疫苗并非儿童专利,成人免疫同样不容忽视。随着医学进步,越来越多针对成人的疫苗被研发出来,如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疫苗等。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更需要通过疫苗来预防疾病。
误区四:打了疫苗仍患病,一定是疫苗失效了
专家解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疫苗接种并不能保证100%不患病,但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例如,流感疫苗的保护率大约在40%-60%之间,即使接种后仍感染流感,症状通常也会较轻,病程较短。此外,疫苗的效果还受到个体差异、接种时机等因素的影响。
误区五:疫苗都必须严格按规定日期接种
专家解答:这个说法过于绝对。虽然按照推荐时间接种效果最佳,但即使错过接种时间,补种也是有效的。例如,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是每年9-11月,但如果错过这个时间段,之后接种仍然能获得保护。重要的是完成全程接种,而不是纠结于具体时间。
误区六:接种疫苗会有副作用,能不打就不打
专家解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疫苗接种的副作用通常是轻微且短暂的,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热等,严重副作用极为罕见。相比之下,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危害要大得多。不接种疫苗,一旦感染疾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健康风险。
误区七:孩子是过敏体质,不能接种疫苗
专家解答:这个说法不准确。"过敏性体质"并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症。只有对疫苗成分明确过敏,或者在接种某种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人,才需要避免接种该疫苗。其他情况下,过敏体质的孩子也可以安全接种疫苗。
误区八:超过推荐年龄,就不可以接种疫苗了
专家解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疫苗接种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如果错过了推荐接种时间,及时补种仍然有效。例如,HPV疫苗虽然推荐在9-26岁接种,但26岁以上的人群接种也能获得一定保护。
误区九:有些疾病越来越少,就没有必要预防接种了
专家解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些疾病发病率降低,正是由于疫苗接种的普及。如果停止接种,这些疾病可能会卷土重来。例如,脊髓灰质炎在很多国家已经很少见,但一旦停止接种,病毒仍可能从其他国家传入,导致疫情暴发。
专家提醒: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走出这些误区,科学看待疫苗接种,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