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竟是心梗预警?!小心你的身体在求救
肩膀痛竟是心梗预警?!小心你的身体在求救
肩膀疼痛,这个看似平常的症状,可能暗藏风险。特别是当疼痛出现在左肩时,更要警惕是否与心脏问题有关。近年来,心梗(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持续攀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了解肩膀疼痛与心梗的关系,学会识别预警信号,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左肩疼痛:心脏问题的预警信号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王晓东主治医师指出,心脏左肩痛往往由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因素引发,疼痛感可以向左肩部上肢的内侧放射,同时有压榨性疼痛感。此外疼痛还可以沿颈部放射至下颌等位置,背部也可以有疼痛的感觉,并且可以出现大汗、心慌、气短等伴随表现[[2]]。
相比之下,普通的左肩痛多与劳损、受寒有关,肩关节会出现一些软组织损伤,形成无菌性炎症,与局部的疼痛刺痛为主,往往不具有放射性。而患者在夜间疼痛可以更明显,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判断[[2]]。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陆斌主任医师则强调,心绞痛会引起心前区疼痛、心慌、胸闷等症状,而肩关节炎导致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3]]。
心梗的预警信号
北京医院汪芳医生提醒,心源性猝死有5个预警信号:
- 大量出汗:心脏病发作前患者大量出汗,如后背、手心和头皮等部位[[1]]。
- 胸闷憋气:在没有重体力活动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胸闷、憋气等不舒服的症状,且时间持续较长[[1]]。
- 放射性疼痛:患者的肩颈、手臂和下巴等部位出现疼痛,并不局限于胸部[[1]]。
- 心跳加快:莫名其妙的心跳加快,明显的心慌,眼前发黑[[1]]。
- 极度疲乏:不明原因的疲乏,有时候会连续一段时间极度疲乏[[1]]。
心梗的年轻化趋势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100万人,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成,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2]]。
三明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余新表示,急性心梗年轻化的趋势,正在向人们敲响警钟。“预防心梗,要学会读懂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余新介绍,在急性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患者可能出现嗓子难受有堵塞感、上肢和左肩痛、持续后背或上腹痛、牙痛或下颌痛等症状,并多伴有大汗,这些都可能是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放射。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数天会出现心绞痛前驱症状,该症状通常与活动没有明显关系,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心前区不适或疼痛,持续时间在几分钟至十多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2]]。
如何预防心梗?
- 防寒保暖:秋冬季节外出活动时要添加衣服,出门戴上口罩帽子围巾;大风降温或下雪天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寒冷刺激[[4]]。
- 预防感冒:感冒、支气管炎、肺炎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梗;老年人抵抗力差,冬季应该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以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4]]。
- 注意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饮食,低饱和脂肪酸饮食,清淡及规律饮食;还要避免抽烟喝酒、劳累熬夜、喝碳酸饮料、久坐不动等[[4]]。
- 避免晨练:秋冬季建议运动时间安排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中午或下午,控制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避免强烈的体育运动[[4]]。
- 保持心情愉快:消极和负面情绪会增加心梗猝死的风险,日常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愉快心情[[4]]。
-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坚持服用药物,加强监测,定期到医院复诊,及时调整药物,避免病情波动[[4]]。
此外,余新医生建议,通过培养一系列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可以显著降低患心肌梗死的风险。例如,注意饮食均衡,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提高自身免疫力;尽早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晨起后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可喝一杯温开水帮助加快血液循环、稀释血液,避免血液中的废料出现沉积引发血栓[[5]]。
心梗发作时如何应对?
余新医生强调,急性心梗最佳的救治时间是120分钟,遇到这种情况越早救治越好,当务之急要尽快拨打120,如患者为清醒状态,应尽量让其保持平卧,并安抚情绪。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情况,需由专业人士尽快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并根据情况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抢救[[5]]。
总之,肩膀疼痛虽常见,但若伴随其他症状,尤其是上述预警信号,切勿掉以轻心。及时就医,不仅能保护自己,也是对家人负责。记住,“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