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郭宪光:荒漠中的蜥蜴研究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郭宪光:荒漠中的蜥蜴研究者

引用
中国科学院
3
来源
1.
https://www.cas.cn/xzfc/202412/t20241226_5043512.shtml
2.
https://www.cas.cn/xzfc/202412/t20241230_5043744.shtml
3.
http://www.cib.ac.cn/xwdt/zhxw/202408/t20240807_7245261.html

在中亚干旱荒漠区,有一种生物见证了这片土地数百万年的沧桑巨变,它们就是麻蜥和沙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宪光,18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些隐藏在黄沙土砾中的“小精灵”。

01

走过荒漠:一位科学家的执着追求

1995年,22岁的郭宪光在兰州大学完成了关于皋兰山上密点麻蜥的本科毕业论文。2006年,33岁的他主持了第一个科研项目“中国麻蜥属的系统分类研究”。从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助教到监狱民警,再到中科院副研究员,兜兜转转间,他终于回到了科研的“原点”。

为了研究麻蜥和沙蜥,郭宪光的足迹遍布亚欧大陆的干旱荒漠区,从高加索和里海到蒙古,从贝加尔湖到哈萨克斯坦。每年他都会在西北荒漠中度过一个多月,每天奔波数百公里,调查七八个样点。这些生活在干旱地区的蜥蜴,其肤色与环境颜色极为接近,具有隐蔽性。因此这项工作很费鞋,他们不仅要一边走一边用木棍轻敲地面,还要用脚踹那些容易扎手的灌丛,“逼迫”这些小精灵现身。

02

沧海桑田的见证者

麻蜥和沙蜥是中亚干旱荒漠区的代表性物种,它们的分布范围从欧洲一直延伸到亚洲。在中国,这两种蜥蜴主要栖息在西北地区的荒漠和草原地带。郭宪光的研究发现,这些蜥蜴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它们的物种分布和演化过程,见证了中亚干旱区的环境变迁。

2023年,郭宪光与哈萨克斯坦动物所合作,对旱地沙蜥的演化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收集了96个种群共300号个体信息,通过线粒体基因和简化基因组测序分析,最终追溯到旱地沙蜥的起源地——费尔干纳谷地。研究显示,在晚上新世时期,随着中亚干旱化的加剧,这个族群快速辐射。到了更新世时期,尽管冰川循环造成高纬度地区种群灭绝,但中亚干旱区反倒提供了避难所,成为种群交流的重要走廊。

03

气候变化的警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郭宪光的研究发现,深色蜥蜴种群可能受益于更温暖的环境而更加活跃。然而,这种变化也可能带来生态系统的失衡。例如,一些蜥蜴种类可能会因为温度升高而改变活动规律,进而影响其捕食和繁殖行为。此外,沙漠化加剧可能导致某些蜥蜴栖息地的丧失,威胁其生存。

郭宪光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蜥蜴的生存奥秘,更为我们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这些小小的爬行动物,我们得以窥见地球环境变迁的宏大叙事。

04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在野外考察中,郭宪光和他的团队经常面临各种挑战。2015年在哈萨克斯坦伊犁河谷,他们就曾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雨和洪水。然而,正是这些艰辛和危险,让郭宪光更加坚定了探索的决心。

“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两个地方,我还未曾踏足。未来3年,我想走遍整个中亚。”郭宪光说。对他而言,蜥蜴不仅是研究对象,更是这片古老土地历史变迁的忠实见证者。

郭宪光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对自然奥秘的不懈追求,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气候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着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正如他在研究中所揭示的那样,蜥蜴的生存状态,或许正是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变化的一个缩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