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发!警惕肩周炎引发上臂痛
冬季高发!警惕肩周炎引发上臂痛
冬季是肩周炎的高发季节,很多人会因受凉等因素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进而出现上臂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可能由肩周炎引起,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颈椎病、心脏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病情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疼痛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夜间疼痛加剧。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体力劳动者更为常见。
肩周炎与上臂痛的关系
肩周炎引起的疼痛不仅仅局限于肩部,还常常向上臂放射。这种疼痛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三角肌区域疼痛:肩周炎时,肩峰下间隙的炎症会刺激三角肌下滑囊,引起三角肌区域疼痛,表现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区域钝痛,疼痛范围较广。有时这种疼痛还会牵扯到肘关节外侧,因为三角肌止点和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止点的连续性比较密切。
长头肌腱炎症:长头肌腱炎症会引起长头肌腱局部疼痛和远端放射性疼痛。肩关节前方的结节间沟会有压痛,活动时疼痛有时会牵扯到肱二头肌的肌肉,表现为肘关节前方疼痛,经常活动时会有肌肉的针扎样疼痛或绞痛感。
为什么冬季是肩周炎高发期?
冬季气温骤降,为了保存身体的热量、减少温度的丢失,人体周身血管收缩,血液循环相对减慢。肩部作为人体活动的重要部位,其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在寒冷刺激下也随之变得“僵硬”,血液循环不畅、代谢能力减弱,从而引发炎症。
此外,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减少,肩部缺乏必要的运动,容易导致肌肉僵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正气逐渐减弱,肩部结构亦逐渐老化,对寒冷刺激的抵抗力减弱,也易引发肩周炎。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其中,中医治疗因其独特的疗效而备受推崇。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在治疗肩周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将肩周炎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微通法:适用于一般患者,主要采用毫针刺法,取穴条口、听宫,采用平补平泻法,深刺,可直透承山,每日1次。
温通法:适用于症状顽固的患者,包括火针和艾灸两种方法。火针适用于局部组织粘连的患者,艾灸则用于肩周炎顽固患者,每次灸30分钟。
强通法:以拔罐法为主,适用于兼有风寒湿外感的患者。在针刺前根据穴位选用适当大小的火罐,当拔罐部位皮肤呈现紫红色或拔至10分钟时起罐,每日1次。
如何预防肩周炎?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伏案工作者要注意肩部保暖和适当活动。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肩部运动,如耸肩、旋转肩膀等,可以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
注意保暖:冬季外出时,应穿戴保暖的衣物,尤其是肩部要特别注意保暖。可以选择带有保暖功能的围巾、披肩等。
热敷疗法:可以取适量不去皮的生姜,洗净后捣烂,挤出姜汁备用。将姜渣在锅中炒热,用纱布包裹扎口,在患侧肩部热敷。姜渣包凉后,加些姜汁入锅炒热后再敷。每次热敷15至20分钟,每日1至2次。
药物辅助:局部外用药物如麝香止痛膏、红花油等,可以外用于患处,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使用时要遵循医嘱,避免过敏等不良反应。
肩周炎虽然常见,但通过及时治疗和科学预防,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痛苦。如果出现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