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贵州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近日,贵州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贵阳召开,对获得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的121个项目(个人)进行表彰。这些优秀成果不仅展现了贵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更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富矿精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贵州突破
贵州省地矿局强力推进“富矿精开”战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24年,地矿局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41个,发现超大型矿床2个、大型-特大型矿床6个,在磷矿、锰矿等优势矿种资源量实现提级增储。瓮安县营上磷矿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23年度地质找矿重大成果奖,首席科学家周琦领衔的团队凭借“隐伏超大型喷溢沉积型锰矿找矿勘查理论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项目成果,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贵州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发力。地矿局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完成数字勘查软件3套、企业标准4项、发明专利1项,岩溶水资源与环境贵州省院士工作站获批建设。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为贵州省矿产资源的精准勘查和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新高地”
贵州科学城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积极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在2025年贵州科学城科技创新暨“四城”联动交流周上,来自省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围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贵州省科技风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推出“创新天使基金”,规模达10亿元,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贵阳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黔羚基金”已储备一批“硬科技”项目,通过基金招商推动贵阳贵安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和科创中心。
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贵州科学城首批可为50个平台及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涉及建筑检测、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同时,科学城还发布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安全等领域的产业技术需求,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产业高地。
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贵州模式
在贵州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系教师王转带领团队完成的“新型BMH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贵州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这个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外常温沥青混合料大面积铺设应用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更是在全省70余个管理单位落地应用,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一成果正是贵州坚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贵州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贵州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公路养护效率和质量。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领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成为贵州的世界级创新名片。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贵州围绕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选择种业创新、机械化智能化等瓶颈问题开展重点攻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贵州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壤污染治理等领域获得科技部支持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展望未来:差异化创新的贵州路径
“十四五”时期,贵州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贵州将坚持差异化发展、突出特色,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科技创新战略,走差异化创新路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瓶颈,高效配置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办关键事,以非对称路径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同时,贵州将坚持开放式合作、汇聚资源,增强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能力,坚持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以开放式创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