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构件——匾额
中国古建筑构件——匾额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形式,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从秦汉时期发展至今,匾额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
关于匾额的历史
匾额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发展至明清广为应用,几乎称得上“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见匾额”。2014年11月11日,匾额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商铺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可称匾额。其形式可分为横匾和竖匾,材质有木质、石质与金属等。匾身一般含有题词匾文和款识,款识中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及立匾时间,有时还有题匾者的印章。
横匾与竖匾示例
匾额的制作流程是民间综合性技艺的展示,它历经长期的积累与演变,形成了融词赋诗文、书法雕刻、绘画篆印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特点,是中国文辞之美与工艺之美的集大成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匾额的价值和意义
在功能属性上,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横着的叫匾额或牌匾,竖着的叫对联,或抱柱“瓦联”。匾额的悬挂范围非常广泛,关隘城堡、宫阙王府、园林名胜、坛观寺庙、名门宅第、工商店铺等,牌匾几乎无处不在。它与雄伟壮观的建筑相互辉映,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匾额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门脸,彰显着家庭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思想情感、处世哲学、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
从艺术范畴来看,以标识名称为功用各类材质和形制的匾额,属于“标识名称艺术品”;以宣扬教化为功用的匾额,不论材质和形制,统称之为宣扬教化艺术品,其艺术范畴当属实用工艺美术品。
从文化属性来讲,民间匾额属于雅文化。题挂匾额并非仅靠雅兴就能实现,它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以及高大的门楼屋宇来悬挂,所以在过去,平民百姓中题挂匾额的情况相对较少。而帝王、各级官署所题所置的匾额,多事关政务,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匾额的分类
匾额按其性质来说,常见的大致可分为五类:
堂号匾:像纪晓岚的阅薇草堂
牌坊匾:通常用于表彰,如表彰富人守规范、表彰乡里老师等
祝寿喜庆匾:这类匾额数量较大
字号匾:常见于商业发达地区,如北京的荣宝斋、同仁堂等
文人的题字匾额:带有文学色彩或是座右铭式的匾。
匾额上的文字多请名人或文人题写,书体以正楷、行书居多,大都意境文辞讲究、书法篆刻精湛、内容言简意赅。这些文字和印章无不精雕细镂,显现出高超的技艺。匾框的纹饰,或浮雕、或透雕,图案华美,寓意含蓄。同时,匾额文字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史、正史的作用,故有“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的说法。
在古代,匾额无论是用于屋舍的装饰,还是景观的装点,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例如,民居屋舍匾额的内容多为“芝兰入室”“忠厚传家”“安乐”“桂馥”等;反映自然景观的则如“山清水秀”“碧水萦绕”等。而一些匾额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世德流馨”“世德流芳”“五马流芳”等,标榜了本家族先人的品德,激励着家族后人继承优秀品德、传统等。
匾额在现代室内外空间设计中独特而巧妙的运用
首先、在室内设计方面:
文化氛围营造
在中式风格的书房、茶室等空间,悬挂一块书写着古典诗词或哲理名言的匾额,能迅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增添空间的文化底蕴。分区标识
可以替代传统的标识牌,为不同功能区域命名,如“静思阁”“品茗轩”等,使空间更具个性和韵味。主题强调
例如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客房或民宿中,通过匾额来突出房间的主题,如“禅意居”“风雅舍”,给客人带来独特的体验。装饰点缀
即使是现代简约风格的空间,一块造型简洁、字体优美的匾额也能成为视觉焦点,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
其次,在室外设计中:
建筑门头
作为商业店铺或传统建筑的门头装饰,突出品牌特色或建筑风格,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园林景观
在中式园林的亭台楼阁、水榭回廊处,悬挂与周围环境相呼应的匾额,如“清风亭”“听水榭”,增强景观的意境和文化内涵。社区标识
在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社区入口或公共区域,使用匾额来展示社区名称和文化理念,提升社区的辨识度和归属感。
总之,匾额在现代室内外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为空间注入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和美学的追求。但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重与整体设计风格的协调统一,以及匾额的材质、字体、色彩等与环境的搭配,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