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唱歌如何保护嗓子?
儿童学唱歌如何保护嗓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接触声乐学习。然而,在追求艺术表现的同时,如何正确保护孩子的嗓音成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儿童声带的特点、嗓音保护的具体方法以及科学学习声乐的建议三个方面,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实用的指导。
儿童声带的特点与常见问题
儿童的声带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声带短而薄,音色明亮、悦耳、稚嫩,共鸣腔体较小。这些特点使得儿童的声音具有独特的魅力,但也意味着他们的声带更容易受到损伤。
最常见的儿童声带问题是声带小结。声带小结是一种常见的声带疾病,特别多见于儿童。它通常表现为声带上形成的小肿块,可能导致声音沙哑、发声困难或声音疲劳。声带小结的形成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 过度用声:儿童在大声喊叫、唱歌、或者长时间说话时,声带可能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小结的产生。
- 不当发声技巧:使用错误的发声方式,如喉部用力过度,会增加声带的负担,促使小结形成。
- 环境因素:干燥的空气、吸烟的环境或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可能刺激喉部,导致声带炎症,进而引发小结。
- 感染:反复的喉部感染(如感冒、喉炎)可能导致声带的炎症,增加小结的风险。
嗓音保护的具体方法
- 正确的呼吸训练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儿童应该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避免用喉部发力。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教学方法来训练:
- 小狗喘气的呼吸法:模仿小狗喘气的呼吸方法,训练学生呼吸的速度以及呼吸活动的柔韧性,让学生在这种速度快、容量大、弹性强的深呼吸状态与感觉中去体验唱歌时的深呼吸。
- 闻花香式的呼吸法:通过平静、柔和的吸气状态与感觉,来体验唱歌时气息的流动。闻花香式的呼吸法,是一种简单、好掌握的呼吸训练法。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采用具体生动的实验法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给每一个学生一朵花,让他“闻花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气息的使用未必到位。教师可做示范,慢动作示范此呼吸法——让气息直入小胸与腹部,横隔膜收缩下沉,腰围也向四周张开吸气,形成一个救生圈似的气带。在现场示范不能充分展示这种呼吸方法的时候,还可以选取相关的视频来展现“闻花香式呼吸”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变化与特征,让学生充分了解调节气息所带来的特点。在示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反复练习,理解并掌握气息的使用。
- 科学的发声技巧
教会学生寻找声音的位置,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控制声音。在歌唱的过程中,起音是非常重要的,声音的高位置是唱好歌曲的必要条件。我们知道,如果声音从头腔发出,位置就高,这样发出的声音不仅会铿锵有力,对保护嗓子也很有益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可一一指导学生念一句、唱一句,通过
- 合理的练习安排
儿童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30-40分钟。每周练习3-4次,避免过度训练。选择适合儿童的歌曲,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音域,以及过于复杂的曲目。
-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声带干燥
- 避免长时间过度使用声音,给声带足够的休息时间
-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如过热的饮品、咖啡、酒精和碳酸饮料
- 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烟雾和过敏原
科学学习声乐的建议
- 选择合适的歌曲
选择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非常重要。歌曲的音域应该在儿童的舒适范围内,歌词内容要积极向上,易于理解。避免让儿童演唱成人化的歌曲,特别是那些需要过度用力或音域过高的曲目。
- 正确的练习方法
在练习时,要注重基础训练,如音准、节奏和咬字清晰度。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如“气息传递”或“声音接力”,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巩固技能。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一次小型汇报演出,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 培养兴趣与专业训练的平衡
儿童声乐学习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避免过度强调技巧。可以通过听音乐会、看音乐剧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报名参加专业的声乐课程,但要选择有经验的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儿童发声的教练。
- 定期检查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声音问题,应定期就医,进行声带检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预防措施,许多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发声。
儿童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安排,孩子们不仅能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记住,保护嗓音比追求短期的艺术表现更为重要,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的音乐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