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丹:用AI为沙画插上科技翅膀,演绎中国式浪漫
何素丹:用AI为沙画插上科技翅膀,演绎中国式浪漫
11月22日,小雪节气当天,沙画艺术家何素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幅精美的沙画作品,迅速引发广泛关注。这幅作品以"小雪"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沙画技艺,展现了冬日的静谧与诗意。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幅作品得到了外交部发言人的点赞转发,让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闪耀国际舞台。
何素丹,这位34岁的青年艺术家,从小就与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出生在湖南一个绘画世家的她,15岁时就以湖南省美术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大学期间,她偶然发现沙子的流动性可以用来做动画,从此开启了她的沙画艺术之路。
从海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何素丹选择参军,成为了一名军旅沙画师。近十年的军旅生涯不仅磨练了她的意志,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她曾多次前往边疆慰问官兵,创作了一系列军旅题材的沙画作品。
2019年,何素丹脱下戎装,投身教育事业,到海南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她被评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获得"中国沙画十大成就奖"等业内最高奖项。她还在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公益沙画教育基地,用沙画艺术帮助特殊的孩子们。
如今,何素丹回到母校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沙画的结合。她表示,目前的研究已进入1.0阶段,实现了机器辅助作画。在她的实验室里,一只机械臂已经能够灵活地控制沙粒的下落量,完成一些基础的沙画创作。
"任何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的发展,绝对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成果。"何素丹说。她计划通过人工智能降低沙画的创作门槛,让更多人能够体验这门艺术的魅力。同时,她也希望解决当前沙画教学中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远程教学等方式推广沙画艺术。
何素丹的沙画作品之所以能在国际上引起共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她的"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漫之美,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沙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有人说沙画是舶来品,其实中国早在宋朝就有沙画创作了。"何素丹经常这样告诉人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沙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让这门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军旅沙画师到人工智能研究者,何素丹用她的才华和热情,为沙画艺术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她不仅在创作上追求卓越,更致力于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沙画的魅力。在她的努力下,这门古老的艺术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