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像塞了棉花?当心是这种病!
耳朵像塞了棉花?当心是这种病!
“我的耳朵总是感觉堵得慌,像是塞了棉花一样,有时候还会听到嗡嗡的声音。起初我以为只是普通的耳垢问题,但这种感觉持续了几天都不见好转。”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那么一定要警惕了!这种看似平常的耳朵堵塞感,可能是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预警信号。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72小时内达到最低点,且至少两个相邻频率的听力下降20分贝以上。它可能悄然而至,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突发性聋,离我们并不遥远
突发性聋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据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专家介绍,平常来医院检查的青少年中,有三成以上人的耳朵处于疲劳状态,甚至患有听觉衰弱症。这些患者中,很多人都是因为长期佩戴耳机听音乐导致的。
18岁的小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从小就特别喜欢戴耳机听音乐,经常把声音调到70%以上。最近一年多,她发现自己经常出现耳鸣,而且感觉有时别人给自己打电话,也会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经医生诊断,她的听力已明显下降。
耳朵堵塞感,可能是危险信号
耳朵堵塞感是突聋的典型症状之一。这种感觉可能类似于耳朵里塞了棉花,听声音变得遥远模糊。如果伴随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
- 突然出现的耳鸣或耳鸣加重
- 听力下降,尤其是单侧听力下降
- 头晕或失去平衡的感觉
- 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蒋女士的经历就是一个警示。她最初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却是分泌性中耳炎,差点导致听力丧失。另一位22岁的女孩小雪,因为感冒后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右耳听力丧失,幸亏及时就医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如何预防突聋?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远离突聋的困扰:
正确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避免长时间使用入耳式耳机。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饮食,控制“三高”;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水进入耳道;不要用尖锐工具挖耳;预防感冒和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定期检查听力:特别是经常使用耳机的人群,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听力问题。
日常注意事项
除了预防突聋,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他可能导致耳闷的疾病,比如中耳炎。中耳炎常见症状包括耳痛、耳闷、听力下降或耳鸣等。儿童如果出现频繁揉耳朵的动作,家长要警惕可能是中耳炎。
使用滴耳液时要注意:如果是秋冬季节,点药前可以用手焐热滴耳液瓶子,使滴耳液达到身体温度后再滴入。用药时,患者应侧躺于床上,患耳朝上,将药液滴入耳中,让药液进入耳道,保持不动,进行约10分钟。
耳朵健康关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追悔莫及。从现在开始,重视耳朵健康,科学用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