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鸿创业故事背后的残疾人就业新趋势
陆鸿创业故事背后的残疾人就业新趋势
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陆鸿,用自己残疾的身躯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为21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陆鸿的带领下,相册工厂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现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陆鸿的故事,是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个缩影。根据《2024中国残疾人就业研究报告》,我国残疾人就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持证残疾人达到3,768万,其中有 1,912万就业年龄段(16-59岁)的持证残疾人,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05.5万人,就业率提高至47.4%左右。
残疾人就业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已形成了多种就业形态并存的格局,不同就业形态所覆盖的残疾人数量差别较大,就业结构较为稳定。2022年持证残疾人就业结构中,按比例就业86.7万人,集中就业26.0万人,个体就业64.1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7.9万人,辅助性就业15.2万人,灵活就业265.6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430.0万人。其中,城市残疾人以灵活就业为主,农村残疾人的主要就业形态为农业种养加。
科技发展也为残疾人就业带来新机遇。计算机编程、网页设计、远程客服等工作残疾人也可以通过电脑和网络完成,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灵活就业或成残疾人就业新趋势。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例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新增157万残疾人就业,就业率提高了4.8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目标。
政府通过完善政策法规、职业培训、扩大就业岗位等措施,有效打击就业歧视,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例如,开展专项活动如“就业援助月”,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包括残疾人,提供精准服务;国有企业带头组织专场招聘,开发定向岗位,并要求未达标企业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盲人按摩行业,支持盲人医疗按摩机构发展,规范保健按摩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残疾人就业不充分、就业服务与培训供给不足、用人企业录用残疾人积极性不高、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有待落实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加强执行力度和社会宣传,营造更加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
陆鸿的故事和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新趋势表明,通过政府、社会和残疾人自身的共同努力,残疾人就业创业之路正在不断拓宽。这不仅有助于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