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肿瘤医院: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新趋势
复旦肿瘤医院:癌症患者心理支持新趋势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理医学科自2021年成立以来,迅速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肿瘤心理综合诊治中心。在冯威教授的引领下,团队与各大肿瘤学科紧密合作,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心理支持,涵盖健康科普教育、病情告知、痛苦筛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及安宁疗护等全方位服务。
这一现象反映了癌症患者对心理支持的迫切需求。数据显示,约有30%-5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而国际研究则表明,20%的肿瘤病人存在各种类型的抑郁症。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芙蓉实验室教授吴芳科研团队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情绪压力与肺癌免疫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接受一线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情绪压力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短、客观缓解率更低,疾病死亡风险更高。
那么,心理支持具体如何实施?台北荣总的案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台北荣总肿瘤科癌症病患及家屬心理支持團體由精神科与肿瘤科专业人员共同合作成立,采用开放式自由参加的聚會形式,每週五上午定期举行。團體活動中,病患及家屬可以自由分享经验,讨论包括食療、另類療法、壓力處理方法、副作用處理、疾病真相的告知、預後、復發的認知、死亡時的尊嚴及生活品質等問題。
心理支持團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 情绪支持:病友会分享患病后的内心冲击,如诊断初期担心疾病事实或治疗疗效及副作用、预后的焦虑,團體可以給予剛發病的病人及家屬情緒上支持及正確的資訊。
- 教育及学习:團體會提供照顧病患的小技巧及如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家屬常常討論如何使病患吃得健康。
- 團體外的支持:家屬及病人會建立起友誼。當自我介紹時,相同疾病的病患及家屬會私下互相聯絡,治療多次的病患及家屬也會私下主動探望剛發病的病人,給予多方面的鼓勵。
- 認同及示範作用:病患及家屬現身說法的方式能幫助團友清楚自己的情緒及學習如何適應,由病患及家屬的現身說法,對許多仍在悲傷、剛發病的家屬及病人有正面的示範作用,讓他覺得別人可以度過難關,他也一定能走過來。
- 對生命的體認:面對癌症相信很少人能坦然地談論生命的意義,尤其家人很難與病人討論生死問題,病患也不敢與家人討論對生命的看法。但團體於活動進行中曾經有兩次病患首先提出對生命的看法,引發其他家屬熱烈討論生命的意義,在自然的方式下家屬也加入討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大家對生命的意義及價值有更深的體認。
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心理支持对癌症治疗至关重要。心理肿瘤学研究表明,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有助于病情缓解。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等措施能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困扰,增强治疗效果。
复旦肿瘤医院心理医学科的成立和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科室在徐汇、浦东两大院区均设有门诊,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选择。除肿瘤患者抑郁、焦虑、失眠、心因性疼痛、疲乏、预期性呕吐、病情告知咨询外,心理医学科也面向广大非肿瘤患者开放,如存在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婚姻咨询需求、一般心理问题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等,均可前来就诊。
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全病程心理支持”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心理医疗服务,为患者身心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