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火车站133岁生日:从吴淞铁路到高铁时代
上海火车站133岁生日:从吴淞铁路到高铁时代
上海火车站今年迎来了它的133岁生日,这座历史悠久的车站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吴淞铁路到如今的高铁时代,上海火车站不仅经历了多次改造升级,还承载了无数旅客的记忆。它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城市文化的象征。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座车站的辉煌历史,感受它在新时代的风采。
从淞沪铁路到上海北站:百年沧桑见证城市变迁
上海火车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6年,时任两江总督署理南洋大臣张之洞奏请修建经吴淞至江宁府(今南京)的铁路线。先期修建的淞沪铁路于1897年动工,次年完成。1905年,沪宁铁路开始动工兴建,1906年上海至无锡段竣工试运行,1908年沪宁铁路全线通车。
这一时期,沪宁铁路上海车站设置于恒丰路附近,即今上海站址。由于该站为沪宁铁路全线最东站,故而名为东站。但东站此时距离租界核心地区仍相对较远,适逢淞沪铁路与沪宁铁路并轨,随决意向东延伸,最终确定在毗邻公共租界北区的宝山路天目路附近兴建新的站房,即沪宁铁路上海站,因位于上海市区北侧,故又称为上海北站。
1909年,沪宁线总管理处填没该处芦苇荡后建成高四层的西式洋房。站房设计采用英籍工程师西排立的设计图纸,造价总计329,440元银元。大楼一层外墙采用花岗岩修建,二层起及以上采用大理石廊柱与拱形门窗的式样,内设房间76间。另外在大楼底层另建6间大型平房,与底层相连,构成候车区域和邮政、售票的服务性区域。大楼二层及以上则作为沪宁线总管理处的办公用房。
1913年,宋教仁预备由此乘车北上组建国会,但最后遭到刺杀,最终在沪宁铁路医院逝世。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因上海北站位于租界以外,并临近闸北战场,因此遭到破坏,四层楼房毁于战火。1933年5月起,上海北站进行修复,对于底层得到恢复,二层中间部分也得到重建,同时兴建左右候车室、行李房等设施。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北站再度沦为战区并遭到日军战机轰炸。8月28日14时,日军出动多架次战机,对上海南站实施轰炸,楼房及附属设施完全被毁,同时炸死炸伤旅客数百人,南站铁路运输完全中断。11月12日,随着上海除租界外全境沦陷,日军开始拆除上海南站及其附近长约1.5公里铁路。同时修复上海北站,并更名为“上海驿”,从此上海所有旅客运输全部归于上海北站。
1945年,京沪区铁路管理局接管上海北站,并于次年开始进行车站的修复和扩建。经此次修复,站内站台延长至360米,拓宽站台达2787平方米,兴建两座候车室。1947年4月,上海北站升格为上海总站。
1950年3月,上海铁路局恢复上海北站名称。同年8月1日,经由铁道部批准,上海北站更名为上海站,并核定为特等车站,原由上海总站管辖的麦根路站也独立经营,1953年1月改称上海东站。1960年,上海铁路地区枢纽方案开始实行,上海站的货运移至东站,成为专营的客运车站。1961年,原货运仓库进行改造,建成1041平方米的候车室和行李仓库。同时延长货运站台,改建成旅客月台,并将货物线改建成客车到发线,形成南北两区,共计11股旅客到发线,候车室达3985平方米,车站到发29对。至1987年,新客站启用前,年运送旅客3900多万人次。
改造升级:从“老北站”到现代化枢纽
1987年,上海火车站迁至原上海东站站址,建成新的站房,因此上海市民通常称为“新客站”。此后,上海站与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一起,成为上海市铁路客运的主要枢纽站。
2024年,上海火车站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提档升级工程。此次改造以“保留时代记忆、提升旅客体验、链接地缘文化、激发区域活力”为设计理念,对既有站房进行了创新性改造。改造后的上海火车站焕然一新,犹如栖息在城市脉络上的一驾“飞碟”,闪耀着蓬勃朝气。
进入候车大厅,布局调整后的候车室更具空间感。车站增加了约2500平方米的有效候车面积,可容纳旅客数量扩充至9000人。为了减少旅客安检进站等候时间,安检设备从9台增加至20台,实名制验证闸机从20个增加至40个,安检通过能力提升至10000人/小时。
为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上海火车站优化升级了“心尚”服务工作室,内设军人候车区、重点旅客候车区、儿童游乐区及母婴室,并开辟了专用检票通道。车站还深化厕所革命,改造升级24处卫生间,增设集无障碍、儿童、母婴护理设施于一体的“第三卫生间”。
空调设施全面升级,实现精准温控管理,照明系统同步优化,候车大厅203盏白玉兰灯具熠熠生辉。站区静态标识、综合显示系统全面焕新,标识更清晰醒目,引导更精准高效。此外,候车室内还增加了自助服务区、自助充电吧台、新设智能温控直饮水等便民服务设施。既有售票处也改造升级为综合服务中心,“一窗通办”服务模式更加方便旅客办理车票相关业务。
枢纽地位: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节点
上海火车站不仅是上海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关键节点。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上海火车站的区域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沪苏湖高铁全长约16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站共8座车站。其中中间6座车站均为新建车站。这条高铁不仅用最短路径连通苏浙沪,还通过合杭高铁与安徽相连,成为东西向的大动脉。
沪苏湖高铁的开通,让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更近了。上海虹桥至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湖州南浔站最快只要16分钟、21分钟、26分钟、43分钟可达,上海虹桥至湖州站时间从原来到杭州中转的2小时左右,压缩至1小时左右。同时,上海虹桥首开至杭州西站动车组列车,最快78分钟可达,杭州城西的市民来上海,无须再去杭州东站;安徽芜湖、宣城到上海的时间也较此前绕行南京和杭州减少约30分钟、1小时。
上海火车站的未来发展更加令人期待。根据规划,上海将形成“西有虹桥枢纽、东有东方枢纽”的格局。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总建筑面积138.7万平方米,其中高铁站房16万平方米,规划国家铁路与市域铁路车场总规模为15台30线。上海东站地下工程主体结构主要包括上海东站站房、空铁联运模块、城市中庭及通廊地下部分等和同步实施的捷运预留等工程,及其远期相关线路接入预留等工程的基坑、基础和主体结构,总建筑面积约37.46万平方米。
未来,上海东站将接入沪苏通铁路二期和规划沪乍杭铁路,并可引入沪苏湖铁路、沪宁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等。此外,上海轨道交通21号线也将引入上海东站设站。
此外,上海还将建设莘庄站这一重要枢纽。莘庄站由莘庄站站房及站场客运设施两部分组成,站房最高聚集人数为800人,为中型铁路旅客站房。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2424.5平方米,其中站房约8000平方米。站房为主体两层,局部设有夹层,建筑高度为31.6米。改建后的铁路莘庄站规模为3台6线,设中间站台2座、侧式站台1座。旅客进出站形式采用上进上出,通过高架候车室进出站。项目竣工后,上海南联络线(火车)、金山线以及地铁1号线、5号线、公交将在此无缝衔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的中枢。
从上海火车站出发,静安寺、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旅游线路。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购物狂还是摄影达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所以,下次来上海,不妨就从上海火车站开始你的探索之旅吧!
上海火车站133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从最初的淞沪铁路到如今的高铁时代,从“老北站”到现代化枢纽,上海火车站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座城市的记忆载体。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继续承载着旅客的梦想,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