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六届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六届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引用
7
来源
1.
https://www.clsedu.org.cn/h/news/xhdt/
2.
https://www.cse.edu.cn/index/detail.html?category=31&id=4127
3.
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501/t20250115_2651337.shtml
4.
https://gzsk.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4&id=7085
5.
https://www.cse.edu.cn/index/detail.html?category=32&id=4106
6.
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10/25/17298461901009585879.html
7.
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408/16/170628_54702954.htm

近日,“第六届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教师共同探讨了如何在学校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了多种策略,包括注重内涵实效、避免“走过场”,以及遵循教学规律等。通过这些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从而实现文化的长久传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进展。教育部先后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等文件,明确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各地学校积极响应,通过课程建设、主题活动、研学实践等多种方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缺乏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特别是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有效融合的教师较为短缺;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如何科学评估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仍需探索。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创新实践显得尤为可贵。以成都为例,该市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区域统筹模式。在近期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薛涓分享了《区域统筹视野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都探索》。成都通过课例展示和经验分享,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科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具体实施层面,不少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例如,一些学校开发了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项目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将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整合,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在劳动教育中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真实的教育场域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在幼儿园阶段,地方传统文化也被巧妙融入课程建设。以“小马灯”主题活动为例,幼儿园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设计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文化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以佛山为例,当地充分利用岭南文化资源,推出非遗文化研学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咏春体验、狮舞岭南、狮头扎作、非遗龙舟、DIY鱼灯、传统剪纸等项目,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方法上,跨学科融合成为一大亮点。一些学校尝试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通过音乐、语文、综合实践等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例如,有学校组织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既锻炼了语言能力,又传播了中国文化。

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传统文化教育应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加强政策指导,推动各地“一校一案”落实相关文件要求
  2. 丰富活动内涵,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3. 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研学基地、网络资源平台等多元渠道
  4. 密切家校合作,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通过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文化将在校园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