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凤刚案背后:村支书违法治理难题
石凤刚案背后:村支书违法治理难题
2020年9月,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原党总支书记石凤刚因涉黑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一判决震动了整个北京城。这位曾被村民称为“土皇帝”的村支书,通过暴力、威胁、欺诈等手段,逐步掌控了辛庄村的基层政权,最终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利用职权大肆敛财,涉及金额高达5.8亿元,给村民和集体造成了巨大损失。
石凤刚的犯罪之路始于2010年,当时他只是村里的综治办主任。他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包括暴力、威胁、欺诈等,逐步掌控了辛庄村的基层政权。2013年,他成功当选辛庄村党支部书记,这也标志着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石凤刚的敛财手段令人咋舌。他利用拆迁的机会,通过加盖违章建筑、伪造土地使用权等方式,非法获取巨额拆迁补偿。他还通过暴力手段,强行收购村民和企业的土地和房产,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牟取暴利。据统计,仅在库房加盖二层这一项,他就非法获利100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辛庄村在二期拆迁中最大的两块土地,价值近两亿元,都被他非法据为己有。
石凤刚的犯罪行为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他还通过暴力手段打压异己,威胁村民和企业主,甚至导致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不堪忍受其骚扰而脑淤血半身不遂。他还利用职权,将大量亲信安插到村委会的重要岗位,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小朝廷”,全面把持了村里的党务政务。
石凤刚案的曝光,揭示了当前我国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体制下,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为腐败提供了温床。同时,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完善,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不畅,也使得一些像石凤刚这样的不法分子能够长期逍遥法外。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真正落实村民自治,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村民能够真正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同时,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让村务管理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暗箱操作。
二是加强权力制衡。要改变“一肩挑”的体制,实现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可以考虑设立独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专门负责监督村务管理和财务收支,防止权力滥用。
三是强化法治建设。要加大对基层腐败的打击力度,对于像石凤刚这样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惩处,绝不姑息。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让村民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权力滥用。
石凤刚案并非个案。在河南省洛宁县,狄治民通过暴力手段掌控董寺村政权长达12年,期间他随意殴打辱骂村民,敲诈村民财物,霸占村小学操场,私设关卡收取“补偿款”,甚至威胁围攻乡政府工作人员。他不仅长期把持村级政权,还通过发展亲信入党、提拔亲信担任村干部等方式,将董寺村变成自己的“私人领地”。狄治民的所作所为,与石凤刚如出一辙,最终他也因涉黑被依法惩处。
这些案件的曝光,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决心。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强法治、强化监督,一定能够有效遏制基层腐败现象,让基层治理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公平正义和安居乐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