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电子管到晶体管:计算机进化史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电子管到晶体管:计算机进化史揭秘

引用
百度
7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B6%E4%BD%93%E7%AE%A1/569042
2.
https://blog.csdn.net/asuf1364/article/details/138008567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3714386
4.
https://cloud.baidu.com/article/2697982
5.
https://www.sohu.com/a/299228255_472928
6.
https://www.museum.uestc.edu.cn/info/1184/2336.htm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B6%E4%BD%93%E7%AE%A1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开启了人类计算技术的新纪元。然而,ENIAC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它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每秒运算速度仅为5000次。更令人头疼的是,电子管的故障率极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严重影响了机器的可靠性。

就在电子管计算机面临发展瓶颈之际,一项革命性的发明悄然改变了这一切。1947年12月16日,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特·布拉顿——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这个比火柴棍还小的装置,不仅体积小巧,而且功耗极低、寿命长、发热少。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与电子管相同的放大和开关功能,但却克服了电子管的所有缺点。

晶体管的发明,为计算机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1956年,贝尔实验室使用800只晶体管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相比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性能更稳定。这一突破使得计算机开始从科研机构走向商业应用,为普通企业和政府部门所使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1958年,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更多的元件可以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到了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更是将这一数字提升至几十万个。基于这些技术进步,1971年,第一部真正的个人计算机诞生了,其所使用的微处理器内包含了2,300个晶体管。

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量子计算、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究,预示着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将更加令人期待。

从1946年到2025年,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和量子计算,计算机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创新。正如ENIAC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计算能力的飞跃,晶体管的发明则开启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之路。今天,当我们享受着计算机带来的便利时,不妨回望这段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历史,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