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秘昆明金殿:吴三桂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秘昆明金殿:吴三桂的秘密

引用
搜狐
13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430028105_100237509
2.
https://www.sohu.com/a/854426191_121199367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EIJ04G40550QIIP.html
4.
https://www.sohu.com/a/795976537_99894782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R06ADEI0544ADOK.html
6.
https://new.qq.com/rain/a/20220812A02SC600
7.
https://www.sohu.com/a/574728513_121123704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92%8C%E5%AE%AB%E9%87%91%E6%AE%BF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11/02/43911049_1116780732.shtml
10.
https://www.yunluwenlv.com/kunming/4168.html
1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185813/
12.
https://www.ccwb.cn/web/info/202208121016303FBFKT.html
13.
https://blog.creaders.net/u/33657/202411/501868.html

昆明金殿,这座被誉为“中国最大纯铜建筑”的古迹,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郊的鸣凤山麓,距离中心城区约7千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纯铜铸殿,为全国四大铜殿之一。

01

金殿的建筑特色

金殿主体建筑位于紫禁城中央的双层须弥座式基台之上。基台侧面雕刻有瑞兽、花卉图案,每层均设有围栏,下层围栏上刻有二十四孝故事浮雕,上层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留存至今的大理石围栏则较简洁,没有繁复的装饰性图案。基台上层须弥座的西、南、北三面建有台阶,其中西面台阶正中还建有斜坡御道。下层须弥座则四面均建有台阶,正对紫禁城的四门。

金殿本体为铜质仿木榫卯结构建筑,坐东朝西,正面宽6.2米,殿前围廊与殿内进深合计6.1米另有文献记载其正面宽度与进深均为7.8米。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金殿通高6.7米云南省文化厅 2004 193,屋顶形制为重檐歇山顶,其四角均匀分布12根直径200毫米的檐柱和4根直径215毫米的铜柱,每角的3根檐柱与1根铜柱分设于边长1.1米的正方形顶点,共同支撑大殿重量。所有支撑柱的柱础都为铜质,其上雕刻12瓣莲花纹路,下方嵌入基台的柱顶石则与柱础一体铸造。金殿西面开有5扇铜门供信众和游客进入,其余三面则镶有不可开启的铜质隔扇,铜门和隔扇都以“卍”字形纹路作为基础,上方装饰云龙、麒麟、鹤和花草等图案云南省文化厅 2004 193。殿内铺设有大理石石砖,中央供奉真武大帝,左右为灵官、玉女和执旗、捧剑二将。此外,金殿殿内顶部还建有八角形云龙堆塑藻井,该结构通过四根蟠龙形挑斡与殿顶四角的抹角枋相连固定,与其他同类建筑相比较为独特。

02

吴三桂与金殿的渊源

金殿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云南巡抚陈用宾主持,仿湖北武当山金殿式样修建,至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建成,陈用宾亲自撰写《鼎建太和宫记铭》记载修建经过。崇祯十年(1637年),巡抚张凤翮将原金殿迁移至大理宾川鸡足山,后于1966年被毁云南省文化厅 2004 193。清康熙十年(1671年),吴三桂于现址重建金殿,工程合计用铜250余吨,为现今文物主体部分,同一时期,太和宫其余建筑院落也得以修复,基本形成现今格局。

吴三桂,这位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与金殿有着不解之缘。作为平西王,他在镇守云南期间,不仅重建了金殿,还留下了许多历史遗存。金殿内保存着吴三桂的私人珍品,包括他使用过的大刀、七星剑等。其中,七星剑的剑身双面都嵌有7颗铜星,其原型是“真武神君”所执的镇山宝剑。吴三桂还将自己的木柄大刀留在太和宫内,这把大刀跟随吴三桂征战多年,杀过清兵,打过明军,刀背刻有双龙,非常威武!

金殿之顶刻有铭文,记载了吴三桂重建金殿的历史。藻井上面的正中大梁上刻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的字样,见证了金殿的历史变迁。

03

金殿的历史变迁

金殿在清代经历了多次修缮和增建。光绪年间,太和宫建筑群开始大规模重修和增建:光绪三年(1877年),净乐宫旁殿完工;光绪十年(1884年),紫禁城紫禁城也作“紫金城”,二者均指代环绕太和宫金殿的城墙,下同。西侧魁星楼竣工,一天门完成重修;光绪十二年(1886年),增建南、北雷神殿,殿内供奉十八尊神像;光绪十六年(1890年)至三十一年(1905年),太和宫整体翻修并兴建棂星门。这一时期,矿务大臣唐炯也筹集铜矿重新铸造阁门、瓦片、楹联等部件对金殿进行修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1995 128。

新中国成立后,金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1950年,太和宫金殿被军事接管,金殿文物得到完整保护,被命名为“昆明市金殿名胜区”。此后,金殿景区由政府投资,经多次修复扩建,已跻身云南省一流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04

金殿的文化内涵

金殿不仅是道教圣地,更是一座文化宝库。殿内的神像、供桌、桌围和帏幔均用铜制,殿宇四角高挑的四根金龙盘柱托举着八方形金龙藻井。藻井上面的正中大梁上刻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的字样,见证了金殿的历史变迁。此外,金殿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吴三桂使用过的大刀、七星剑等,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金殿坐落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殿名胜区内,除主体建筑外,景区还留存有迎仙桥、吕真人洞路石碑、三座天门、紫禁城、鸣凤仙馆、魁星楼、钟鼓楼、老君股、三丰殿、雷神殿等附属道教建筑,建筑群整体沿山体分布云南省旅游局 1996 231-232。其中环绕金殿建设的紫禁城为厚1米、通高5米的青砖砌环状城墙,墙体始建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至道光十六年(1836年)增补部分城砖,其西门上方建有魁星楼。紫禁城内除金殿外还建有南、北藏经楼,均为两层卷棚歇山顶式建筑,两楼分别挂有“铁笛山人读经处”和“春醉蓬莱”的匾额,其红色山墙上则分别拓有昆明书法家吴锡忠的草书体“游仙”、“旧馆”四字。此外,金殿基台外沿偏西北方还立有一根高约10米的铜质旗杆,上方悬挂李元龙主持增铸的三角形七星镇山旌云南省文化厅 2004 193。旌旗上刻有镂空的日月和北斗七星,周围环绕二十八宿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1995 128。

紫禁城北门外为天师殿,包括五开间的正殿和两座三开间的配殿,原供奉张天师。紫禁城东门外为净乐宫,因主要供奉太上老君,又称老君殿。光绪年间建起的旧殿于20世纪60年代倒塌,1977年兴建的新殿将原有两侧宫楼改为长廊,殿内则改为供奉老子骑牛塑像。紫禁城南门外为三丰殿,始建于民国时期,1977年重建,原主要供奉张三丰。现有正殿为三清殿,是一座不带斗拱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供奉三清祖师,南配殿和北配殿则分别供奉太乙真人和慈航真人。

昆明金殿,这座铜铸的奇迹,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可以享受到自然的美丽。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昆明,千万不要错过这座神奇的金殿,它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