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唐花坞:百年技艺绽放京城
中山公园唐花坞:百年技艺绽放京城
2025年,北京中山公园唐花坞将迎来建成110周年纪念。这座始建于1914年的花卉展览温室,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更以其独特的“唐花”技艺,成为传承中华园艺文化的重要载体。
百年建筑:中西合璧的园林瑰宝
唐花坞位于中山公园内,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花卉展览温室。其名称源自中国传统园艺术语:“唐”与“煻”相通,意指用火烘焙,“唐花”即是在暖房中培育的花卉。而“坞”则指水边的建筑,因此“唐花坞”便是用于存放暖房培育花卉的建筑。
这座建筑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以砖木结构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温室建筑的实用功能。自建成以来,唐花坞就以其四季如春的环境,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
独步天下:百年传承的“唐花”技艺
唐花坞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其传承百年的“唐花”技艺。这种技艺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使原本在春季绽放的花卉能在冬季盛开,实现了“花期调控”的神奇效果。
春节期间,唐花坞举办的“唐花传韵 春暖花坞”迎新春传统花卉精品展,正是这一技艺的集中展现。展览中,20余种150余盆经过花期调控的“唐花”与1000余盆精品花卉交相辉映,让游客在隆冬时节也能领略到春日的绚烂。
西厅以“唐花传韵”为主题,重点展示中山公园经过百余年传承保留下的“唐花”技艺,以盆景形式展出梅花、海棠、迎春、连翘、紫藤等20余种春季开花的花期控制传统花卉,突出中国传统花卉的造型之美。
东厅主题为“春暖花坞”,展出杜鹃、迎春、丁香、碧桃、连翘、榆叶梅等春季观花植物,点缀高山杜鹃、宝莲灯、朱顶红等新优品种花卉,烘托出山花烂漫、春意盎然的春季景色。
中厅展出玉兰、海棠、迎春、牡丹等中国传统花卉,融入吊幔、灯笼、春联、剪纸等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节日景观布置,让游客在品赏春花冬赏的独特魅力的同时,感受到新春佳节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文化传承:从皇家园林到百姓乐园
作为北京最早培植菊花的公园,中山公园的菊花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914年。公园不仅培育了数百个菊花品种,还在菊花盆景制作和悬崖菊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每年11月,唐花坞都会举办菊花展,吸引众多花卉爱好者前来观赏。
除了菊花展,唐花坞还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如“泰山石文化精粹艺术展”等,将自然之美与人文艺术完美融合。这些展览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文化的空间。
如今的唐花坞,早已从皇家园林的专属,变成了普通百姓的休闲场所。无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最美瞬间,还是花卉爱好者学习养花知识,亦或是普通游客感受节日氛围,这里都提供了丰富的体验。
随着2025年11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中山公园唐花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这座承载着百年技艺的园林瑰宝,将继续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