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僵尸先生》幕后:导演刘观伟的茅山术传奇
揭秘《僵尸先生》幕后:导演刘观伟的茅山术传奇
1985年,一部名为《僵尸先生》的电影在香港上映,迅速掀起了一股僵尸片热潮。这部电影不仅以2000多万的票房创下佳绩,更开创了香港僵尸片的先河。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位与茅山术有着不解之缘的导演——刘观伟。
导演的“茅山”情缘
刘观伟的伯伯是一位真正的茅山师傅,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各种茅山术故事如数家珍。正是这份独特的童年经历,为他日后创作《僵尸先生》埋下了伏笔。
在拍摄《僵尸先生》之前,刘观伟只是洪家班的一名摄影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向大哥洪金宝提出想尝试导演工作。洪金宝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刘观伟便着手筹备这部融合了茅山术与僵尸元素的电影。
幕后的艰辛与坚持
《僵尸先生》的拍摄过程堪称一波三折。原本预算450万,但刘观伟对艺术的追求让他不惜工本,最终花费高达850万。拍摄历时120天,剧组人员经常通宵达旦工作。导演刘观伟更是身兼数职,既要执导筒,又要负责摄影,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僵尸由七小福之一的元华饰演。为了保持妆容,他经常无法正常休息,每次卸妆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而林正英饰演的九叔,不仅需要长时间穿着道袍,还要在拍摄间隙保持道士的仪态,十分辛苦。
创新的茅山术元素
《僵尸先生》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茅山术的创新性呈现。电影中详细介绍了僵尸的由来、特点和对付方法,如“纸笔墨刀剑”、糯米、停止呼吸等。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电影内容,也为后来的僵尸片奠定了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停止呼吸”这一设定,完全是编剧的神来之笔。这个看似荒诞的方法,却成为了电影最大的卖点之一。据说,这个创意后来还被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借鉴。
从不被看到经典
在电影上映前,连洪金宝和老板何冠昌都不看好这部作品,预测最多只能卖600万。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僵尸先生》不仅在香港大卖,还在台湾等地掀起观影热潮。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和场景,如“文才”的经典台词“老师,我不要咖啡,我也想喝咖啡,可以吗?”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
真实的茅山术
虽然电影中的茅山术看起来神奇无比,但与真实的茅山道教法术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真实的茅山术以斋醮、符箓为主,擅长捉鬼驱邪,祈福禳灾。而电影中的许多法术,如飞檐走壁、穿墙遁地等,都是基于民间传说和想象的创作。
茅山的科仪法事主要分为两种:正坛法事(阳醮)和度亡法事(阴醮)。真正的茅山道士在作法时,需要踏罡步斗,通过存思、存想身内身外诸神,默念神灵名字并掐手诀念咒语,召唤天兵天将护卫法场。这些内容与电影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
《僵尸先生》的成功,离不开刘观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把控。他将童年时期对茅山术的 fascination,转化为银幕上的精彩呈现,为观众带来了一部集恐怖、喜剧、动作于一体的经典之作。虽然电影中的许多元素都是基于想象和创作,但正是这种天马行空的创意,才让《僵尸先生》成为了香港僵尸片的开山之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