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普及:从“五进入”看保险教育新路径
保险知识普及:从“五进入”看保险教育新路径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互联网理财用户达到1.69亿。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提升公众的保险知识水平,帮助人们守好“钱袋子”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保险知识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需要普及保险知识?
近年来,尽管保险业快速发展,但公众对保险的抵触情绪依然普遍存在。这种抵触情绪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侥幸心理:许多人认为自己不会遇到不幸事件,购买保险是一种不必要的开支。
- 认识不足:很多人并未真正理解保险对他们有何益处,有时只是出于人情世故在保险业务员朋友的压力下购买保险。
- 行业负面印象:过去保险行业的混乱状态,让普通民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不高。
- 合同条款复杂:保险合同中的条款繁多且不易理解,这让许多人担心自己可能落入陷阱。
- 销售人员不当行为:包括过度推销、误导客户、夸大保险功能等,这些行为损害了保险行业的声誉。
保险知识普及应该涵盖哪些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保险知识普及需要重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保险知识:包括保险的定义、主要险种(如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保险合同的基本要素(如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保险责任等)。
风险防范知识:如何识别保险欺诈、理解免责条款、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合理配置保险等。
消费者权益保护:了解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险、遇到纠纷时如何维权等。
成功的保险知识普及案例
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推动保险知识普及工作。其中,中国人寿的“保险五进入”活动堪称典范。
2024年7月,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各类公众宣传活动。活动重点包括:
进社区:在江苏,中国人寿寿险南京市分公司组建“国寿志愿者”服务队,持续推进“医保宣传八走进”工作,深度参与“15分钟医保服务圈”网格化建设。宿迁分公司举办首届社区邻里节,打造“15分钟保险服务圈”。
进农村:广东中山分公司开展农村长者心理健康讲座,用实际行动温暖银发群体。
进校园:浙江瑞安支公司赴高楼镇小学举办保险宣传讲座,内容涵盖保险的基本概念、种类、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等方面。
进企业:天津分公司携手某银行天津滨海分行,以某海洋工程公司为试点,推广银保企合作新模式,开展沉浸式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进公共场所:广东分公司打造国寿特色展位,设置多款趣味小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保险知识。
中国人寿的“保险五进入”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贴近群众:活动深入基层,直接面向普通民众,特别是低净值人群和老年人等重点群体。
形式多样:通过讲座、游戏、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注重实效:不仅普及知识,还提供实际的保险服务,如社区驻点服务、健康讲座等。
多方合作:与政府、银行、社区等机构合作,形成合力。
推动保险知识普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保险知识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保险公司、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监管,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保险公司应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媒体应加强正面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学校应将保险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公众也应主动学习保险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保险知识的普及,让保险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