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向火乞儿”与张九龄的风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向火乞儿”与张九龄的风度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91%E7%81%AB%E4%B9%9E%E5%84%BF/6621444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6%8B%E7%82%8E%E9%99%84%E5%8A%BF/2575588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9E%E5%84%BF%E5%90%91%E7%81%AB/4682444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B5%E4%B9%9D%E9%BD%A1/210045
5.
https://www.cfforum.org.cn/content/342
6.
https://news.sina.cn/sa/2005-02-16/detail-ikkntiam2638749.d.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4/15/5024016_1129567472.shtml
8.
https://www.sinoss.net/c/2010-10-22/533434.shtml
9.
https://ipaper.oeeee.com/ipaper/A/html/2024-03/24/content_4474.htm
10.
https://www.zuowen.com/e/20220806/62ee8d45b2f7b.shtml
11.
https://m.guoxuedashi.net/diangu/68468daqx/

“向火乞儿”这个成语,出自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字面意思是靠近火堆取暖的乞丐。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一段唐朝宰相张九龄批评朝中官员趋炎附势的历史故事。

01

“向火乞儿”的典故

唐朝开元年间,奸臣杨国忠弄权当道,许多文武官员都看他的脸色行事。宰相张九龄对此很厌恶,从不与杨国忠来往。杨国忠将他恨在心头,一些大臣都为他担心,生怕他遭到杨国忠的诬陷。张九龄却说:“今天朝廷这个样子,那些趋炎附势的人都是些向火乞儿,别看他们现在眉飞色舞,以为得到了什么好处,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等到火熄灭了,只剩下灰烬,那些灰被风一吹就会四处飘散,哪儿还有什么暖气?一旦这样,那些烤火的乞儿就会因缺少温暖而冻死在荒野,只剩下一些骨头,而骨头又会被抛到山沟沟里。他们现在似乎很得势,全然不知大祸将要临头。”那一年,驻守边疆的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在马嵬坡忠心保护皇帝的将士们坚决要求除掉害国害民的杨国忠的靠山杨贵妃,玄宗为保江山,只好让杨贵妃上吊自杀。杨国忠也被治了死罪。当时那些巴结杨国忠的人果然一个个受到惩罚,有的甚至被诛灭九族。

02

张九龄的生平与政治理念

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他是岭南第一位出任宰相的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在位期间,张九龄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作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03

当代社会中的“向火乞儿”

虽然“向火乞儿”这个成语出自唐朝,但类似的现象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在资中筠的访谈中,她提到:“在我们国家,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牵涉到制度问题,对民间组织说来,就是一个结社的问题。所以,希望《慈善法》有根本性的突破,是不可能的;而且,任何事也不能指望靠一次根本性的改变解决所有问题。”这反映出当代社会中仍存在趋炎附势的现象,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违背原则,依附权贵。

04

历史的启示

张九龄对“向火乞儿”的批评,不仅是对唐朝官场的警示,更是对后人的告诫。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警惕这种趋炎附势的行为。正如张九龄所言,这种行为最终只会导致“冻死沟壑”的结局。我们应该学习张九龄的风度,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人性的考验从未停止。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重温“向火乞儿”的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坚守内心的底线,做一个有原则、有担当的人。这,或许才是张九龄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