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T航天器成功撞击小行星:人类首次改变天体运动
DART航天器成功撞击小行星:人类首次改变天体运动
2022年9月26日,一颗重达550公斤的航天器以每小时约2.4万公里的速度,撞向了一颗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外的小行星。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
这次撞击的目标是一颗名为Dimorphos的小行星,它直径约160米,绕着另一颗直径780米的小行星Didymos运行。DART任务的目的,就是测试通过动能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的可行性,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近地小行星威胁做好准备。
为什么需要DART?
地球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小行星撞击,最著名的是66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那次撞击。虽然这种规模的撞击极为罕见,但较小规模的撞击事件仍有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例如,2013年发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陨石爆炸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仍有1500多人受伤。
为了应对这种潜在威胁,NASA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联合开发了DART任务。这个项目始于2017年,经过4年的研发,终于在2021年11月24日从范登堡太空基地发射升空。
DART任务的关键技术
DART航天器搭载了一个名为DRACO的光学导航相机,用于在撞击前自主导航。这个相机基于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上的LORRI相机设计,能够在撞击前的最后几分钟内精确瞄准目标。
除了必要的星敏感器和太阳追踪器外,DART没有携带任何科学载荷。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以6.6公里/秒的速度撞击Dimorphos,通过动能转移改变其轨道。
撞击后的惊人成果
2022年10月11日,NASA宣布DART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观测数据显示,Dimorphos的轨道周期从原来的11小时55分缩短到了11小时23分,减少了32分钟。这一成果远超NASA设定的73秒最低标准,达到了预期效果的25倍以上。
国际合作与后续计划
DART任务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除了NASA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外,欧洲航天局(ESA)、意大利航天局等也参与了相关工作。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LICIACube立方星在撞击后拍摄了详细图像,为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支持。
ESA计划在2024年发射Hera任务,进一步观测DART撞击留下的陨石坑,并精确测量Dimorphos的质量。这将为未来的小行星防御任务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未来展望
DART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人类首次有意识地改变天体运动,为行星防御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虽然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应对所有类型的小行星威胁,但这次任务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更多国家加入小行星防御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能够更好地保护地球免受太空威胁。DART任务不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提醒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正在逐步掌握自己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