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首例脐带血移植30年:从废弃物到生命礼物
法国首例脐带血移植30年:从废弃物到生命礼物
1988年,法国医生格鲁克曼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成功治愈了一名5岁范可尼贫血患者。这一突破性进展开启了脐带血干细胞研究的新纪元,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
30年发展历程:从废弃物到宝贵医疗资源
曾经,脐带血被视为分娩后的废弃物。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脐带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具有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潜力。1988年的首例移植手术开启了脐带血在临床上的应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
临床应用:治疗80多种疾病,移植量超5万例
目前,全球脐带血移植量已超过50,000例,用于治疗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淋巴瘤及脑瘫等多种疾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副院长孙自敏教授指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独特优势:HLA配型要求低,慢性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并且移植后可以诱导出很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最新研究突破:拓展应用领域,提升治疗效果
近年来,脐带血干细胞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美国杜克大学的Kurtzberg教授团队发现,脐带血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在软骨修复领域,研究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软骨分化能力,为治疗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可能。
此外,脐带血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方建培教授表示,脐带血具有三大优势:实物冻存可快速获得、成功率可控、具有横向分化作用。这些特点使其在基因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未来展望:罕见病治疗的新希望
在罕见病治疗领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已取得显著成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分享了巴基斯坦女孩扎伊的故事:她被确诊为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通过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成功获得治疗。此外,国内首例用脐带血治疗极早发炎症性肠病的案例也取得了成功,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学术主任孙自敏教授表示,中国的脐带血移植例数正在上升,未来将有更多用途,可造福更多病人。目前,我国7个省市已建立了规范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语:储存脐带血,为生命多一份保障
随着脐带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储存脐带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杨杰教授呼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尤其是早产儿家庭,可以考虑储存自体脐带血,为孩子多一份保障。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孙媛教授也强调,自体脐带血的优势在于没有免疫反应,可以达到完全植活的目的,这对保证儿童移植后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值此法国首例脐带血移植30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宝贵医疗资源在未来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