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瓶糖:网红零食背后的食品安全隐患
蜡瓶糖:网红零食背后的食品安全隐患
“吸一吸、嚼一嚼、吐出来”……近段时间,一款名为“蜡瓶糖”的网红零食在青少年群体中走红。这款以蜂蜡为外壳、内含糖浆的创意糖果,凭借独特的口感和新奇的外观,迅速成为校园周边和电商平台的热销产品。然而,在其火爆背后,却暗藏着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
市场热度:线上线下销量攀升
在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和佛山市南海区的多所小学周边,蜡瓶糖已成为小卖部和文具店的常见商品,每盒售价1-2元。据店铺老板透露,蜡瓶糖在小学生中销量良好,部分款式甚至已经售罄。在电商平台上,部分店铺的销量更是高达80万+,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稳定在1000-2000人之间,更有家长带着未成年人在直播间一起边吃边售卖蜡瓶糖,直播间在线人数达500人左右。
安全隐患:三无产品充斥市场
然而,这款网红零食的安全性却引发了广泛担忧。不少消费者反映,购买的蜡瓶糖缺乏完整的产品信息,甚至有些产品连基本的生产厂商、执行标准或食品生产许可证都没有标注。虽然有些产品标注了信息,但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视频博主检测发现,不少蜡瓶糖产品没有标签、配料表等基础信息,而且根本没有蜂蜡,反而含有致癌物:“我们检测了4个蜡瓶糖,3个都发现了多环芳烃,这是可累积的致癌风险物。”
监管行动:多地开展专项整治
针对蜡瓶糖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采取行动。自2024年9月以来,云南、江西、河南、甘肃等地相继开展针对蜡瓶糖的专项整治行动。例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以校园周边超市、副食店为重点区域,采用实地走访、现场检查询问、查看进销货记录等方式,严格排查销售“三无”蜡瓶糖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产品的行为。
专家观点:谨慎选购,理性消费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指出,蜡瓶糖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产品包装上什么信息都没有,没有生产厂家、没有配方、没有生产许可证,不知道产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符合各项安全指标,它用的原料是不是合格。云无心呼吁监管部门应立即行动。“任何东西只要放到嘴里,不管是否吞咽,都应被当作食品来管理,都应符合食品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范志红提醒,对于网红儿童零食要避免盲目跟风,蜡瓶糖属于新品类,目前缺乏相关质量标准和调查数据,很难说具体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这些彩色糖果中的色素成分是什么,是否过多,也亟待规范管理。蜂蜡本身虽然没什么毒性,但就怕个别商家使用的不是蜂蜡,有其他污染成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这些食品大部分没有国标支持,没有详细的配料组成,也没有风险提示,基本上属于违法违规的“三无产品”。很多孩子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因此不能任其游离在“监管之外”。
消费建议:理性选购,注重安全
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蜡瓶糖产品,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呢?专家建议:
选择正规渠道:优先在大型超市或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买,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查看产品信息:选购时要仔细检查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厂商、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是否齐全。
注意成分安全:尽量选择成分简单、添加剂少的产品,避免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糖果。
适量食用:即使选择正规产品,也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因高糖分和添加剂对健康造成影响。
关注儿童安全: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食用方法,确保他们不会误食蜡壳。
结语:加强监管,保障安全
蜡瓶糖作为一款创新型零食,其独特的设计和口感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然而,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面对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电商平台也应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确保所有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