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用幽默智慧点亮相声艺术
马三立:用幽默智慧点亮相声艺术
“嘿,逗你玩!”这句经典的台词,出自相声泰斗马三立之口,也成为了他艺术生涯的标志性语句。作为天津相声的重要代表人物,马三立以其独特的幽默智慧和精湛的表演艺术,为相声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生涯的坎坷与辉煌
马三立,191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1917年随父母迁居天津。他出身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评书艺人,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马三立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0年,16岁的马三立拜周德山为师,开始撂地演出相声。他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等搭档,表演对口相声。1940年,他加入常宝堃等组织的“兄弟剧团”,并为天津商业电台播演相声节目。
建国后,马三立积极投身新相声的创作与演出。1952年,他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为志愿军战士表演。回国后,他加入天津广播曲艺团,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1953年,他被评为天津市文化系统劳动模范。
然而,1958年的反右派运动改变了马三立的命运。他被错划为“右派”,随后被下放劳动改造。在长达19年的时间里,他只说了3年相声,其余时间都在接受劳动改造和批判。直到1979年,他才得以平反,重返舞台。
重返舞台后的马三立焕发了艺术的第二春。他与王凤山搭档,将《西江月》《文章会》《开粥厂》《卖挂票》等拿手绝活再度搬上舞台。同时,他还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单口小段,如《逗你玩》《家传秘方》《检查卫生》《八十一层楼》《追》等,这些作品融合了传统相声的讽刺幽默与马派相声的独特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独树一帜的马派相声
马三立的相声艺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擅长贯口和文哏相声,很好地诠释了相声“以说为主,以逗当先”的精要。其相声语言含蓄隽永,平实诙谐,创造性地发明了单包袱、双包袱、单翻、反翻等各种组合性的包袱结构模式。
在表演风格上,马三立的表情动作简练传神,能够在马派相声风格化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个性化的表演。他善于运用第一人称“我”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嘲讽的对象,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他的作品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艺术高度。
经典作品赏析
马三立的代表作众多,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当属《买猴儿》。这个作品塑造了一个工作上马马虎虎、生活上大大咧咧、作风上嘻嘻哈哈的典型人物“马大哈”。节目中表现的上级让他采购十箱猴牌肥皂,他却马虎记错了,反而买回十只猴子。这个角色不仅成为了汉语中办事不认真者的代名词,也体现了马三立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
另一部经典作品《逗你玩》则展现了马三立对生活情趣的巧妙捕捉。作品中描述了一位母亲让孩子在门口看护自家洗晾的衣物不要让外人拿走,小偷技高一筹,告诉小孩他名叫“逗你玩”。当孩子告急有人偷东西时,母亲问是谁,孩子答“逗你玩”。事件本身听着可乐,但其中反映出的纯真被利用的可悲事实令人警醒。
对天津相声的贡献
马三立不仅是相声艺术的表演者,更是天津相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通过教学和传承培养了新一代相声人才,如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他的儿子马志明也成为了相声表演名家,继承了马派相声的艺术传统。
马三立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1992年,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甘肃省曲艺家协会在天津联合举办了马三立从艺65周年庆祝活动,并出版了马氏相声专辑。1994年,他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01年,他在天津人民体育馆登台,向观众做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
2003年2月11日,马三立因病去世,享年89岁。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相声的发展历程,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铭刻在相声艺术的历史长河中。
马三立的相声艺术,不仅是天津相声的骄傲,更是中国曲艺文化的瑰宝。他用一生的执着和智慧,为相声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艺术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相声演员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