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认”而解 | 发现肺结节莫慌张,随诊复查是关键
“影”“认”而解 | 发现肺结节莫慌张,随诊复查是关键
近年来,工作中发现不论是查体还是因病就诊中所做的胸部CT检查报告中“肺结节"越来越多,很多人一看到报告就紧张起来,再随手网上一查,众说纷纭,纠结这个结节是良是恶?是不是肺癌?今天就让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影像科冯秀栓主任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肺结节”。
首先带大家认识一下何为肺结节?
影像学表现为最大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较肺实质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我们在报告结论中就会诊断为肺结节。按照数量分为孤立性和多发性(2个及以上);按照大小分为微小结节(最大径≤5mm)、小结节(最大径5~10mm);按照密度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其中亚实性结节又包含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部分实性结节(mGGN)。
为什么现在报告的结节越来越多呢?
从影像方面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过去体检和基本检查的常用检查方法是胸部X线片,很多肺结节尤其是小结节很难被发现,二是高分辨率薄层CT及人工智能小结节软件的应用及普及,直径<3mm以下的小结节影都能检测出来。从临床角度来讲肺结节与吸烟、二手烟、生活压力大、熬夜、焦虑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也有报道说由于雾霾等空气污染的影响,肺部结节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
如何解读小结节的CT影像报告呢?
良性肺内结节或小结节多包括球形肺炎、结核球、错构瘤、纤维增生等、肺内小淋巴结等等,癌前病变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结节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等考虑为原发性肺癌、肺内转移癌或其它恶性病变等。
影像科医师在书写报告时都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有无毛刺、分叶和胸膜牵拉等影像特点,如果比较疑难,会和临床首诊医师及患者亲自沟通了解详细病史,综合评价来下结论,大部分人拿到报告上面写的是建议定期随诊复查,若是初次就诊这说明结节是良性可能性大,但是少许良性结节长时间之后也可能转化为恶性,所以仍要高度重视,因此定期复查必不可少;但是综合评价后如果考虑恶性风险高,报告上面写请密切随诊观察或胸外科会诊,需要积极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发现小结节后,那该怎么去复查?
多发肺部小结节的出现,最影响的是心里负担,很惶恐,担心会不会是癌症?其实不用担心,综合国内外指南共识,根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复查频次可按:
<6mm的结节,良性可能性大,建议年度胸部CT随诊复查;
6-8m的结节,建议半年胸部CT复查一次,如无变化再年度胸部CT随诊复查;
8mm的结节,恶性风险较高,建议3个月复查胸部CT,如无变化6个月再胸部CT复查,如还无变化再胸部CT年度复查。
所以发现肺结节莫慌张,定期复查是关键!通过影像科、呼吸科或胸外科等多学科联合综合判断肺结节的危险程度,结合有无高危因素等,临床医生会确定正规的复查间隔时间,根据情况变化判断是否进一步干预,及早发现隐匿性恶性病变,尽快进行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