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千年古城里的福文化传承与创新
福州:千年古城里的福文化传承与创新
“福州”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深深的祝福。作为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会城市,福州不仅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承载着独特福文化的魅力之城。漫步在福州的大街小巷,你不仅能感受到千年古城的厚重历史,更能体会到福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鲜活传承。
福文化的源远流长
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心理观念、精神寄托及价值追求的有力折射,在福建这片土地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福建自古就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从闽越族的原始崇拜到儒家文化的理学阐释,再到近现代革命先驱的家国情怀,福文化在这里不断丰富和发展。
宋代以后,福建文化日渐兴盛,对福的学理性阐释和文学性叙述不断涌现。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为善则福报,为恶则祸报”的道德观,清代林则徐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革命烈士林觉民更是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安危融为一体,把对福的定义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福文化在建筑中的传承
在福州,福文化不仅体现在历史文献中,更融入了城市的肌理。走进位于闽江之心的“福街”,仿佛置身于一个福文化的主题公园。这里占地124亩,共有35栋古建筑,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福文化气息。
“福街”的几个广场都以“福”为主题,如“万福”“五福”“聚福”等,名字充满喜气和福气。广场上不仅有市民游客休闲娱乐,节假日还会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位于金鱼里7号的福文化博物馆,展览面积约616平方米,馆内分为寻福、送福、造福、享福四个部分,通过丰富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了福文化的历史渊源、民俗活动、遗存遗址以及时代新篇。
民俗活动中的福文化
福文化在福州的传承,最生动的体现莫过于各种民俗活动和节庆。春节期间,福州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福”字和窗花,春联内容通常涵盖祈福、添寿、纳财等主题,如“福满乾坤”“岁岁平安”等。福州人每逢重大节日或庆祝活动,都会制作“长寿面”和“寿桃”,寓意长寿和福气绵长。
元宵节期间,闽东地区有挂“福灯”的习俗,人们会在家门口悬挂写有“福”字的彩灯,祈求福气降临。在霞浦等沿海地区,渔民还会制作“福海鲜盘”,将各类海鲜拼盘组合成“福”字形,寓意繁荣与富足。
闽西地区的客家山歌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福文化内涵,歌谣中常以“福”字为核心主题,如“福满山乡四季春,田园人家喜盈门”“福星高照满人间,财源滚滚进家门”等,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福文化的现代创新
在新时代,福文化正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福建正积极推动福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福文化IP。例如,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运用元宇宙、NFT等新兴数字技术孵化福文化IP;利用新媒体优势,通过“云”方式保持福文化标识的网络热度。
在文旅融合方面,福建正着力构建福文化产业链,设计福文化主题景区、主题产业园、主题纪念品等。同时,推进文旅+福文化深度融合,将福文化标识系统融入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业要素,提升文旅品质。
此外,福建还充分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将福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福建特色产品深度融合,塑造福建版“福”文化“国潮”“国风”,形成“福”文化春节“经济潮”。
福文化,作为福建独特的文化瑰宝,正以创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着历久弥新的魅力。在福州,这座充满福气的城市里,福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它激励着八闽儿女踔厉奋发、修身养德、勤俭持家、自助助人,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