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长歌》与《簪中录》:明星改剧本的两面性
《天盛长歌》与《簪中录》:明星改剧本的两面性
近年来,随着众多大牌演员的加入,各类影视剧的竞争愈发激烈。每当我们看到那些金字招牌的明星,便不禁好奇:是否这些大牌在演戏时,真的会对剧本进行修改?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解析这些明星们在角色背后的真实故事,以期了解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天盛长歌》:细节之处见真章
《天盛长歌》改编自天下归元的小说《凰权》,讲述了天盛王朝逆境皇子宁弈和前朝皇族遗孤凤知微之间的宫廷权谋故事。这部剧在改编过程中,明星与创作团队的密切合作,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精致细腻的古代世界。
该剧邀请了香港“殿堂级”造型指导张叔平担任造型总监,主要负责男女主角的造型,其余人物由方思哲担任造型设计。从2016年12月接到剧本开始到2017年5月正式开机,前期造型团队准备了六个月,到全部杀青又是六个月,跨度整整一年。20多位设计师之外,制作团队总共近200人,总共制作了4000多套服装,包括群众演员在内,共计近700个造型。
在礼仪设计方面,李斌根据人物性格和成长轨迹量身打造礼仪动作。比如陈坤饰演的宁弈,早期行礼时手的位置十分贴近胸口,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安全感。这种细节设计,让角色更加立体丰满。
《簪中录》:番位之争引发的行业思考
与《天盛长歌》的精良制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簪中录》的改编过程则充满了争议。这部根据侧侧轻寒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剧,原定由杨紫和吴亦凡主演,后因吴亦凡事件更换为彭冠英。
该剧的番位之争始于2019年10月,当时腾讯视频宣布男女主角分别是吴亦凡和杨紫。两位演员的粉丝对于谁是一番的问题争论不休。2019年11月14日,剧方发布演员互动微博后,粉丝们依然在社交网络上激烈争论。两位演员进组拍摄后,“撕番”一事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有粉丝发现,在豆瓣的演职员表中,吴亦凡排到了杨紫前面。此事引发争议后,杨紫又换到了吴亦凡前面。很快,又一波“撕番”浪潮出现了。今年6月3日,剧方发布了该剧宣传海报,粉丝们则纷纷拿出“显微镜”,展开了新一轮争执:吴亦凡粉丝认为吴亦凡是一番,因为他在画面中心位;杨紫粉丝则认为杨紫是一番,因为她的名字位置比吴亦凡高。
更令人关注的是,该剧还牵涉到剧本魔改、阴阳剧本等业内问题。编剧伍倩曾透露该剧为男主角加戏,但随后又删除相关微博并道歉。这种做法引发了业内对“阴阳剧本”现象的讨论。知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汪海林表示:“不排除有些制片方为了骗演员入局,而采取了一些阴阳剧本的欺诈。”
明星改剧本:艺术追求还是市场博弈?
明星改剧本的现象,反映了当前影视行业面临的复杂生态。一方面,大牌演员的加入确实能提升剧集质量,他们的专业意见有助于角色塑造更加立体。正如《天盛长歌》中,陈坤对宁弈行礼幅度的个性化处理,让角色更加有血有肉。
另一方面,市场压力也不容忽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明星的商业价值往往会影响剧本走向。《簪中录》的番位之争,本质上就是流量博弈的体现。这种做法虽然可能短期内吸引眼球,但长远来看,过度商业化会损害剧集的艺术性,影响观众观感。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牌演员的影响力使他们成为了剧本创作者的一部分。无论是通过合作讨论还是独立的创造性调整,演员们都在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诠释着故事。现代戏剧的魅力,由此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最终,怎样平衡演员主观的表现和客观的剧本内容,成为了制片方和创作者们在日常创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难题。
总的来看,演员对剧本的修改并非单纯的权力游戏,而是一个合作的过程,体现了角色与演员之间相互交融的艺术追求。面对市场的压力与观众的期待,导演与演员们以更开放的态度和方式,推动着整个影视行业的不断前行。若能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或许不仅能保留剧本的原有魅力,还能展现出更加人性化的角色,让观众在欣赏演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角色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