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岗遗址博物馆:文化守护者
蚝岗遗址博物馆:文化守护者
在东莞南城的繁华闹市区,一座见证珠三角文明起源的遗址静静地诉说着5000年前的故事。蚝岗遗址,被誉为“珠三角第一村”,是东莞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也是广东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人类聚落遗存。这座遗址不仅展示了东莞先民的生活痕迹,更揭示了珠三角地区的文明起源。
5000年前的珠三角生活图景
2003年,考古学家在东莞市南城区蚝岗贝丘遗址发掘了大量文物和一具完整的古人类遗骸,遗骸距今已有5000多年。这具被称作“珠三角之父”的骸骨,为我们揭开了5000年前珠三角先民生活的一角。
当时的蚝岗是一个海岛村落,岛上人家不过三五户,人口十余人。村民们以捕捞海产品为生,生蚝是他们的重要食物来源。村里的女人用树皮制作简陋的衣服,男人们则制作各种工具,如骨质鱼叉、石锛、石斧等。他们住在用贝壳墙基建造的房子里,房子之间有排水沟,生活场景与今天截然不同。
独具特色的博物馆设计
蚝岗遗址博物馆于2007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是广东省首座建在遗址上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独具匠心,将考古发掘现场与出土文物相结合,通过时光隧道、遗址展厅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古人类的生活场景。
博物馆的迎客大门是一扇巨型的“蚝”门,不计其数的蚝壳粘在门上,让人感受到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博物馆一层的正门入口处过道仿似时光隧道,两侧玻璃屏墙后面显露出考古发掘后所见到的新石器时期的蚝壳堆积层,隧道尽头是展览前言和蚝岗人复原头像。
博物馆共分三层,由时光隧道、遗址展厅、蚝岗文物展厅、三江彩陶展厅、临时展厅、互动展厅等组成。博物馆将考古发掘现场与出土文物、图片和场景复原等展示手段相结合,真实生动地再现了5000多年前“蚝岗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情景和遗址发掘过程。
互动体验:让历史“活”起来
蚝岗遗址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让观众参与体验的互动空间。博物馆设有互动展厅和陶吧实验室,通过考古体验、文物修复等活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互动展厅通过动手体验“考古”、修复“文物”、设计陶器图案和趣味有奖问答等方式,增加了趣味性和科普性。而陶吧主要是介绍陶器的基本知识,以及陶器的加工制造步骤,区别陶器与瓷器,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让同学们亲自动手体验“看陶”、“制陶”、“画陶”、设计陶器图案等方式,加深他们对陶器的印象和认识,增强我们蚝岗遗址博物馆的教育趣味性,使博物馆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文化传承:守护岭南文明之源
蚝岗遗址博物馆不仅是东莞的一张珍贵文化名片,更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展示方式,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博物馆还在会议室配置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定期邀请专家或由本馆工作人员为市民免费进行各种类型的文化讲座,使博物馆成为文化知识的讲堂,利用博物馆公益性,向广大市民传播文化知识,使远古人类的遗址变成传播文明的殿堂,充分显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魅力,是东莞在文化新城建设中又一新的丰硕成果。
蚝岗遗址的发现和研究,让我们得以窥见珠三角地区文明的曙光。它不仅是东莞的历史记忆,更是岭南文化的源头之一。走进蚝岗遗址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与5000年前的先民对话,感受珠三角文明的脉动。蚝岗遗址的存在,提醒我们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