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汽车行业如何用软模件降本增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汽车行业如何用软模件降本增效?

引用
CSDN
11
来源
1.
https://blog.csdn.net/Anghuikeji/article/details/138719916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DACUBOQ0511QBJ3.html
3.
https://www.sohu.com/a/466260494_412412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724/18/46573964_850788168.shtml
5.
https://gongkong.ofweek.com/2020-08/ART-310013-8900-30450545.html
6.
http://www.cntransun.com/home/news/id/873
7.
https://www.pnpchina.com/resources/Mobility20220506
8.
http://www.dchypcb.com/2020-05-09_67565.html
9.
https://auto.jgvogel.cn/c1435069.shtml
10.
https://www.mastars.com.cn/articles/lxqcjm.html
11.
https://auto.mdgloble.com/microclass/ketang

随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代的来临,汽车行业面临快速上市新产品及控制成本的压力。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车身软模的成本策略,帮助企业降低开发费用并缩短整车开发周期,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模具设计到制造调试,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降本增效的机会。你认为这些方法能有效帮助你的企业吗?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01

软模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现状

在汽车行业中,软模件主要用于产品定型前的小批量试产,验证生产工艺和结构合理性。它通常采用预硬钢、灰铁等材料,寿命较短(约1万-5万次冲压或注塑)。软模件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1. 新车型开发初期:在产品设计初步定型后,使用软模件进行小批量试生产,验证生产工艺的可行性。

  2. 设计调整阶段: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试生产反馈对设计进行调整,软模件可以快速响应设计变更。

  3. 市场测试:生产少量样车进行市场测试,收集用户反馈,为后续量产提供依据。

软模件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响应设计变更,适用于小批量生产。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汽车企业面临着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的双重压力,传统的软模开发模式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

02

软模件的成本构成与挑战

软模件的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 设计费用:与人工成本息息相关,宁波地区一般大模具占总成本的2%,小模具设计成本2.5%~3%。

  2. 材料费用:主要包括模框(架)、模芯(仁)的成本。模架材料一般是45#、50#、55#钢,50#钢的模架成本在12~13元/Kg。

  3. 加工费用:包括机床、火花机、线切割等设备成本及配模、抛光等人工成本。一般模具的加工成本不能超过整个模具成本的20%。

  4. 管理及人工费用:包括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等费用。

  5. 检验费用:对模具的重点尺寸、电极、模芯进行过程检验和后续的出厂检验,占总费用的1-2%。

  6. 试模费用:一般模具公司内部恒定的是2次试模指标,800T模具以下试模费用1-1.5%;800T以上试模费用2%。

  7. 运输费用:根据模具的大小和运输距离而定。

  8. 售后费用:包括模具维修、保养等费用。

  9. 税金:根据当地税收政策计算。

软模件的成本控制面临以下挑战:

  1. 设计复杂性:汽车零部件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导致设计成本和加工难度增加。

  2. 材料成本上升:高品质模具钢的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材料成本。

  3. 加工效率:复杂的模具结构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和更高的加工精度,增加了加工成本。

  4. 管理费用: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费用随着开发周期的延长而增加。

03

汽车行业软模件降本增效的实践

面对成本和周期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探索取消软模、工程样车硬模化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优化开发流程、提升零部件开发效率、优化模具开发策略等手段,实现了显著的降本增效。

时间维度的优化

  1. 整车开发流程优化:将常规硬模6~8个月的开发周期压缩到4~6个月,需要更新开发流程。目前整车开发流程中造型面确认到零部件交样时间为17周,近80%的零部件不能满足直接硬模的开发周期,因此开发中80%的零部件需要开软模进行工程验证和满足造车的样件需求,使得硬模在验证模中的比例突破面临瓶颈。在此现状下企业优化了开发流程:①全面梳理各子系统的模具开发周期,明确时间缺口;②将部分工程节点提前,并增加前置 冻结A面时间节点,同时压缩工程发布的时间,从而使大部分零部件的开模周期得到保证;③由于设计发布的提前,会导致原整车虚拟分析节点晚于设计冻结节点,所以相应地,调整各个CAE虚拟分析节点,从而保证开模数据的可靠性。

  2. 工程样件交样策略:通过流程优化,仍有少部分长周期零部件无法满足工程样件交样需求。为工程样车硬模化度身定制的工程样件交样策略应运而生。以IP(仪表板)零部件为例(图1),正式模零部件交样需推迟6周,在此期间可用硅胶模替代交样,同时相关的工程车做好明确的标识(前排乘客位置不可乘坐,气囊未激活),最后可根据实际用车需求进行返修。

零部件开发维度的优化

  1. 零部件开发能力提升:通过零部件开发策略梳理,可指导工程师快速选择对应各不同项目需求的最优方案;知识工具(基于UG二次开发的工具)的开发大大提升了数据效率;数据及CAE前置,保证设计验证的充分性;CAE能力提升,增加了设计的可靠性;设计评审优化,使设计分阶段加强。

  2. 模具开发流程优化:构建全新的模具开发流程,常规的开发流程里有软模任务,一般在软模数据释放阶段开始软模设计开发,此阶段正在逐步地开始产品模具供应商的定点工作。在交样节点交付软模零部件。硬模提前策略里需要在交样节点交付产品模零部件,因此新的流程里需要将模具供应商定点、模流分析、模具设计等任务全线提前。同时制定三轮模流分析评审、模具设计的特色开发任务。第一轮模流用于优化数据,模具设计用于疑难的DFM结构支持,同时用于定料;第二轮模流锁定成型方案用于开粗;第三轮模流用于局部更新定稿,模具设计根据正式模A面的局部更改进行模具更新,启动精加工。

  3. 验证策略更新:硬模零部件的提前也带来验证策略的变更,试验分批统筹进行:关键实验分别的工程样件首次交样节点前完成;功能性实验按要求在首次交样延后20周以内完成;非功能性实验在功能性实验完成后36周内完成(图2)。

新技术维度的支持策略

  1. 利用能力发展项目平台:对于新技术的早期研究,需要进行行业、技术调研,可行性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可借助各个层级的能力发展项目平台,如种子基金、新技术配置、能力发展项目及创新工坊等。

  2. 利用新技术车:对于已经进行过前期研究和分析,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新技术,需要进行可操作性、功能性的验证,可借助新技术工程车、新技术展示平台开展,以新材料、新装饰外观、人机交互、数字化、电动化以及智能化技术为主要方向。

  3. 保留个别零部件的软模模具:对于需要进行工艺和模具验证的新技术,在项目中申请保留个别零部件的软模模具,减小直接硬模的风险。

以某平台电动车项目为例,“低密度化学发泡”在搭载了企业新项目技术配置的研发后,已完成了新材料的开发,需要进一步完成零部件级别的实验验证,以及工艺和模具验证(图3、图4)。为此,在项目中申请了保留一个门板的软模模具。事实上,这套软模进行了充分利用,验证了零部件结构、模流分析、工艺参数、模具设计及材料等多个维度对外观、性能等的影响,不仅完成了新技术的储备和开发,也为硬模的开模和量产做好了准备。


04

实施效果

  1. 缩短开发周期:通过开发流程的优化为直接硬模的实施提供了保障;通过取消软模缩短了开发周期;通过零部件开发设计流程优化、自我挑战,压缩零部件设计周期;通过加强CAE虚拟分析,指导零部件开发,避免设计反复、周期冗长;优化评审流程,大力提倡面向数据的设计评审,以提升开发效率保证一次就做对,减少后期修模及反复验证的时间。

  2. 工程开发质量及效率提升:项目通过零件BOM策略的全面梳理,对零部件设计开发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通过策略解耦为零部件设计开发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减少设计反复;通过对UG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断面制作、A面检查、三维数据制作等部分重复工作的自动化实现,大力提升数据设计质量及效率;通过数模及CAE分析工作前置,加强过程评审,从一轮增加到三轮迭代,保证设计最优。

  3. 经济效益:工程样车硬模化的实施,大幅提升I

05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轻量化、电动化等趋势的不断发展,软模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1. 新材料的应用:轻质高强度的模具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等,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钢材,以减轻模具重量,提高生产效率。

  2. 数字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CAE分析优化模具结构,减少试错成本。

  3. 智能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模具加工设备,如五轴加工中心、机器人抛光系统等,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

  4. 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模具的标准化和通用化,降低开发成本。

  5. 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等快速成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缩短了开发周期。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软模件作为汽车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降本增效策略的创新和实践,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更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