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蝉与圣甲虫:古人昆虫崇拜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蝉与圣甲虫:古人昆虫崇拜大揭秘

引用
澎湃
14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049083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BMLVOP05567NJX.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P05CJIU0543KA44.html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7%AF%E5%B8%83%E5%88%A9/2948981
5.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3b843d6a0067cd0e5b245f80
6.
https://jandan.net/p/57447
7.
https://www.sohu.com/a/729508171_565843
8.
https://www.open-jade.com/newsshow/1422.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027/12/13020443_1101827977.shtml
10.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667791/
11.
https://www.dubaichina.com/thread-444802-1-1.html
12.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235971155918651938/
13.
https://www.tjbwg.com/cn/collectionInfo.aspx?id=18421
1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803/16/82406772_1091081660.shtml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蝉被视为纯洁、清高和通灵的象征,其羽化重生的过程寄托了人们对永生和复活的美好愿望。而在古埃及,圣甲虫(屎壳郎)因其神秘的繁殖方式被尊为神圣的存在,代表着重生和创造的力量。这两种昆虫在不同文明中都承载着丰富的信仰和人文内涵,反映了古人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的独特理解。

01

蝉:从自然观察到文化象征

蝉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玉蝉,造型古朴厚重,体现了先民对蝉的崇拜。商周时期,蝉纹广泛应用于青铜器装饰,常与兽面纹、龙凤纹等组合使用,彰显其神圣地位。

蝉的象征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提到“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将蝉视为高洁的象征。这种意象在汉代达到鼎盛,蝉形玉琀成为重要的随葬品,寄托着人们对死后复生的期待。同时,蝉冠在佛教造像中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其轮回与再生的象征。

02

圣甲虫:太阳神的化身与重生的象征

在古埃及文化中,圣甲虫(蜣螂)因其独特的繁殖方式和生活习性,成为最重要的宗教象征之一。古埃及人观察到圣甲虫将粪球埋入地下,数日后幼虫从中孵化,误以为这是一种无性繁殖,将其与创造之神阿图姆联系起来,视为创造与重生的象征。

圣甲虫与太阳神拉的神话紧密相连。古埃及人认为圣甲虫滚动粪球的行为象征着太阳的升起与降落。每天日落时,太阳神拉会进入地下世界,与圣甲虫相遇;次日清晨,圣甲虫重新出现,象征着太阳的复生。因此,圣甲虫被视为太阳神在地球上的化身,代表着光明、能量和生命的源泉。

圣甲虫的形象广泛应用于古埃及的艺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中。最常见的是圣甲虫护身符,通常放置于木乃伊的心脏部位,以求减轻心之罪恶,得到玛特神的怜悯,并保佑亡灵安全通过冥界神祇阿努比斯和奥西里斯的检查。此外,圣甲虫形象还被用于制作戒指、手镯等首饰,以及重要人物的印章,象征着保护与祝福。

03

两种昆虫崇拜的异同

蝉与圣甲虫的崇拜虽然都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但其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却各有特色。蝉崇拜更多体现在宗教仪式和丧葬文化中,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而圣甲虫崇拜则渗透到古埃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宗教仪式到日常生活,从文学作品到建筑艺术,展现出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两种昆虫崇拜都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循环和宇宙秩序的深刻思考。蝉的脱壳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圣甲虫的繁殖则象征着创造的力量。这些信仰不仅影响了古人的世界观,也为后世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通过对比研究蝉与圣甲虫的崇拜,我们得以一窥不同文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以及这些信仰如何影响了古人的世界观和生活实践。这些古老的信仰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理解自然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