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龙灯厂:传统技艺的新时代蜕变
城南龙灯厂:传统技艺的新时代蜕变
“风调雨顺庆丰年!有啊!人和家顺年年好!有啊!平安如意步步高!有啊!……”正月十二,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南村的史家祠堂,一场庄重的“请龙”仪式正在进行。只见主持仪式的长者一边带领族人喝彩,一边提笔,为龙灯的额头、左眼和右眼分别点上朱砂。点过睛后,“龙”便有了生命,舞龙表演也就正式开始了。顿时,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隆。
七百年的传承
城南村扎龙灯、舞龙灯已有700余年历史。今年51岁的史克滨是“城南龙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事龙灯制作近40年。“可以说(我)跟龙打了一辈子交道,父亲就扎了一辈子龙灯,我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史克滨说。传统扎龙灯需要经过劈篾子、制作骨架、粘布、画龙等几十道工序,全部需要手工完成,制作一只大龙灯往往要一个来月。
“以前纸糊的龙灯容易破,父亲就用海绵代替纸,这样做出来的龙立体感强,而且结实。父亲扎龙灯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制作龙灯的人越来越多。”史克滨说。源于对龙灯的痴迷,史克滨吸收传统技艺同时,也不断改进创新,将新技术、新材料等融入传统龙灯生产中。他介绍,目前一条“城南龙灯”拥有龙头外观、龙头结构、龙骨架、灯光四项专利技术。
创新改良
史克滨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改良。他将新技术、新材料融入龙灯制作,开发出塑料龙身骨架,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耐用性。他还设计了复杂的电路,用LED灯装饰龙身和龙头,创造出七彩龙灯。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也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龙灯运动的普及。
市场拓展
城南龙灯厂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近50人的企业,年销量近万条。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远销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36个国家和地区。史克滨通过互联网开拓海外市场,许多海外华人团体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都成为他的忠实客户。
文化传播
为了推广舞龙文化,史克滨积极在校园推广,免费提供练习用龙灯,赞助各种舞龙赛事。他设计的迷你龙灯——彩带龙,重量仅有200克,适合低龄儿童使用,目前已推广到6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彩带龙不仅在学校普及,还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参与锻炼,成为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
城南龙灯还作为文化使者走向世界。美国新泽西州林登学区中文项目顾问陈如萍表示:“这龙灯是买给自己的洋学生表演用,中国舞龙在美国很受欢迎。”许多海外华人团体通过舞龙表达思乡之情,一些外国学校也将城南龙灯作为教学用具,助力中国文化传播。
城南龙灯厂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更让“中国龙”的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史克滨说:“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龙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途径。把中国的龙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我非常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