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频发,社区安全引担忧
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频发,社区安全引担忧
2017年2月20日,武汉武昌火车站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命案:精神病人胡某因一元钱的纠纷,在面馆内将老板姚某残忍杀害,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这起案件再次将精神病患者伤人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年来,类似的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频频见诸报端。据统计,我国有精神病患者1亿人以上,其中重症精神病人超过1600万,每年由精神病人引发的刑事案件达到万起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
精神病患者为何频频伤人?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诸多短板。
首先,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全国只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1.71张/万人口,远低于全球平均4.36张/万人口的水平。精神科医师更是短缺,全国仅有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这种情况下,即使患者家属有心送医,也常常面临“一床难求”的困境。
其次,经济负担成为治疗的最大障碍。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每月治疗费用动辄数千元,许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在大多数地方没有将精神疾病纳入大病救助范围的情况下,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而持续性的治疗,病情反反复复,最终酿成悲剧。
再次,监护体系存在严重漏洞。目前我国精神病人管控主要依靠家庭监护,但许多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治疗费用。有的家庭即使有能力,也因患者病情反复、难以控制而感到力不从心。更有甚者,一些患者被家人用铁链拴住或关在家中,成为“笼中人”。
最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为问题的解决设置了障碍。虽然我国有强制医疗制度,但具体落实起来难度很大。一方面,强制医疗的条件过于严格,很多有暴力倾向的患者无法被及时收治;另一方面,强制医疗的执行程序、费用来源等关键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首先,政府应承担起兜底责任,提供免费救治。据统计,全国累计登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且录入系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经济状况在当地贫困标准以下的占57%。政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并制订特惠政策,让重性精神病患者在享受新农合补偿的基础上,可再适当获得额外的医疗救助。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监护体系。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家庭、社区和政府的三级监护模式。对于有能力的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由政府承担治疗费用;对于无人监护的患者,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收治。
再次,必须大幅增加精神卫生医疗资源。这包括增加精神科医师的培养,提高其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增加床位数量,改善医疗条件;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康复服务。
最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强制医疗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明确强制医疗的具体条件、程序和费用来源,确保有暴力倾向的患者能够及时被收治,同时也要防止“被精神病”现象的发生。
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频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安全,也暴露了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诸多问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救治和监护体系,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也为公众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